【北京考試報】北理工學子心中的校訓 大學的向導
發布日期:2014-11-02 供稿:北京考試報 編輯:新聞中心 趙琳 閱讀次數:
至今仍然記得,填報高考志愿時,我坐在電腦前,轉過頭告訴媽媽:“媽,滑檔我也不會后悔。”毅然在第一志愿緩緩輸入北京理工大學,點擊提交志愿。我是幸運的,結果不言而喻。
初進校園,校訓映入眼簾——“德以明理,學以精工”。寥寥數字,給予我雄厚又不乏慈愛的震撼,一如北理工先驅們的寫照,難以企及的堅韌與優異。“夫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立德樹人,學術精益求精,學子與校訓是難以割舍的。一年過后,窺視到北理工的根深葉茂,我清楚自己目前僅知一枝一葉。校訓是大學的向導,一生的箴言。
入學初的一次活動,我見到了2009級學長倪俊。他的外表如同一杯清水,樸素無常,然而話語并不像身體那般單薄,其拼搏精神令人動容。當被問及為何對方程式賽車隊付諸精衛填海般的努力,他說:“學校的支持力度大啊。”當談及如此優秀的他為何選擇繼續在北理工讀研時,我看到了久違的榮校情懷:“我就是愛北理工啊。學校曾經給予我們幫助,當我們強大后,學校要靠我們建設。我想讓北理工更加優秀。”回答問題隨心隨性,坦露其本源的同時有著不一樣的魅力,強者總是可以恣意生活。我在學長的身上看到了北理工學子的精氣神兒。
圈子的層次塑造著一個人的成長模式。在大一快結束時,我有幸加入方程式賽車隊,一個廣闊的世界鋪展在面前,自身的狹隘格外顯眼。北理工方程式賽車隊在前兩屆的輝煌后經歷了兩次慘痛的失敗,但車隊挺住了。如今,新款賽車面世,苦澀漸漸淡去,車隊在今年的比賽中再次向冠軍出擊。在車隊,我見識了很多:光靠精湛的技藝或狂熱不能成功造出一輛車,電池箱可能因為一個不小心而燒壞,發動機需要數次調校……出發之前是夢想,上路之后只有挑戰。在此處,人不能放任自流,要在一定的束縛下去提高效率,還要堅韌、堅毅、溝通、提升……不久前,與F1同級別的賽事——電動方程式賽車世錦賽在北京舉行,劉迪是“中國純電動方程式賽車國家隊”唯一的中國工程師,他曾經也是北理工方程式賽車隊的一員。在車隊,每位學子在無形中被注入強大的力量。“德以明理,學以精工”在起點孕育、指引著一個個青澀而脆弱的夢想,鼓勵著一個個敢于追夢的人去迎接挑戰。
校訓——“德以明理,學以精工”,這么簡單,這么重要。任何畏縮不前都只會讓自己滯后,不如帶著激情,向著夢想前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