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理工鼠籠式陸空兩棲無人機---“快遞幫手”犀利 毫米級精準投遞
發布日期:2015-11-19 供稿:新華網 編輯:新聞中心 趙琳 閱讀次數:
好酷好炫的無人機——既有兩棲的多面手、也有自動識別的智能機、還有負重20公斤的大力士…… 昨日,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進行優秀作品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多個高校團隊的無人機項目闖入決賽。
它是“兩棲戰士” 能飛能走還能爬墻
鼠籠式陸空兩棲無人機不僅能上天飛行,還能在地面上滾動,在墻壁上攀爬。
這款無人機由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團隊發明。團隊成員衛云龍告訴記者,他們是從小白鼠在滾籠中滾爬的畫面中得到靈感。鼠籠式結構是陸地運動的載體,也起到保護無人機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鼠籠式無人機具有零時間運動形式轉換,零半徑轉向的特點,既可以沖刺起飛也可以垂直起降,非常適合在管道、山洞等狹小空間運動,使無人機能在三維管道等狹小空間和復雜環境中執行各類維護或探測任務。
它是快遞能手 高層陽臺精準投遞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堆積如山的包裹簡直讓快遞員跑斷了腿。在本屆“挑戰杯”上,北京交通大學的參賽項目——無人機物流投送精確引導系統有望成為快遞員的好幫手。
記者昨日在展示現場目睹了無人機投送的演示過程:無人機載貨起飛,通過GPS引導飛行,最后是地面引導精確投送。
據團隊負責人介紹,目前順豐和亞馬遜等都有嘗試用無人機投送快遞,但主要是通過人工遙控,很難精確投放,也不適合高層密集的住宅區。而該團隊開發的系統的精度達到毫米級,可以準確地將快遞投送到客戶的陽臺上。
它是“跟蹤達人” 能自動識別對象
它可以自動識別被航拍對象及其運動軌跡,并能根據對象的運動對無人機發出相應的控制指令以進行追蹤。這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劉宇和他的團隊研發的——基于三維卷積神經網絡的自動跟蹤飛行器。
團隊負責人劉宇說,他們在無人機平臺與計算機平臺之間建立無線網絡鏈接,拓展無人機平臺的智能水平。當人在運動時,傳統的掃描技術比較容易跟丟。為此,他們研發了一套系統,通過分析畫面,不管是彎腰、轉身、行走,都可以對航拍對象進行識別和跟蹤。
它是超級大力士 載20公斤能飛4小時
在大型作品展區,一艘白色的飛艇非常吸引眼球。這個造價成本12萬元的“大玩意”,是廣東工業大學伍鴻輝團隊研制的新型飛行器——油電混合多旋翼飛艇。
據介紹,該項目將多旋翼無人機和飛艇相結合,不僅實現長續航和大載重量,也實現了垂直起降、原地轉向、空中倒車、定點懸停等具有高度可操控性的功能。
伍鴻輝說,汽油發動機動力強大,提供主要前進推力,電機響應速度快,對飛行姿態進行調節,“如果裝5升油,可以飛行3~4個小時。”飛艇的起飛重量為80公斤,除去自身重量,還可額外承重20公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