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北理孔祥戰:服務機器人這個品類在消費者腦子里還沒有 | 中國機器人峰會
發布日期:2016-06-23 供稿:雷鋒網 編輯:趙琳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文鏈接:http://m.leiphone.com/news/201606/ZEy6NUzGvpal1SPQ.html?viewType=weixin
各大高校的院士,教授,博士后,博士們經常在各種峰會上分享他們在學術研究,實驗室研究后的牛叉認知或者成果,但這些研究成果一旦經由他們的某個學生把它付諸產業化后,通常會引起軒然大波,比如港科大的學術研究之于大疆,北航的創業青年之于Ninebot。
而近日,在本次余姚的機器人峰會服務機器人分論壇上,我們看到了另一所高校的學術青年,北理工的孔祥戰博士,機器人峰會的分論壇主席,游爾機器人CEO。正式宣布他們要將積聚10年的學術生涯釋放到產業中來,在正式了解他們要做什么前,先看看他對自己要做的事是怎么理解的。
機器人這個品類在消費者腦子沒有
我們一群理工男,做了10年各種各樣的技術和積累,一直沒有打造樣機,來打通產品和產業化最后的一個洞,想來想去,我們應該把這些功能試一試。放在3年前,我如果每天不畫點圖,不寫點代碼就會感到焦慮,不安;怕畢業以后找不到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未來存在著一種迷茫,后來機器人產業到風口以后,我們覺得要試探一下,它的確很難,但有很多樂趣,研究了一年的機器人產業,覺得看到了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
工業機器人很多年了,這里不多說,其實更大的藍海是服務機器人,面雖然比較多,但面對家庭的這塊特別難做,可能它早半步是死,晚半步也是死,很可能趕不上趟,加上它本身是一個消費類的電子產品,非常難做,用戶對它非常的苛刻,而且是一個藍海,藍海就是未來,可能幾千公里以外有片藍海,但你不知道它的航線在哪,它需要確定一個航線,在觸礁前到達目的地,然后可能會撐起一個更大的大航海時代,這是我們的判斷。
但家用服務機器人的市場,包括軟銀Pepper也在嘗試,到底它從哪個點上爆發,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跟500多個創始人反復討論過一年,現在的產品重合度特別高,比如掃地機有一定的市場,但它是以家用電器的身份進入市場的,不算嚴格意義上的機器人,機器人這個品類在消費者腦子里還沒有,那路上攔個消費者,問他什么是家用機器人,他沒概念,所以你要重塑產品的概念在他腦子里,這是非常非常難的。
另一塊,家用機器人在沒有品類的情況下,有沒有一定的可以分類的東西,有,那就是玩具,基本上咱們現在看的都是以玩具好玩這么一個定位切入的,但這樣的話,它和玩具陷入了競爭區。
但我們為什么還要做這件事情呢,我看到了一句話,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取成就感,喜歡迎接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創業就像跳懸崖,你在落地的時間要長上翅膀,而不是說你已經有了翅膀再去跳懸崖,其實它的風險是非常大的,但我們想試一試。
目前只能抹黑引領
最早科技進入生活有句口號,科技改變生活,大家都知道,但機器人這個產品,是科技引領生活,雖然就兩個字的改變,但是它差別很大,因為人的需求是無止境的,現在人的需求總是領先于技術的進步,在有生的恰當的一個點上,人工智能的基礎在一個突破的點上,而人類的消費升級也在一個點上,在這個點上,我們覺得一年到兩年以后,有一個非常大的機會窗口。
從凱文凱利講未來的社會就是一個人機融合的社會,機器人峰會的主題也都是人機融合,可能50年以后,社會上有一半是機器人,有一半是人,但是從人機交互,到人機合作,再到人機融合,它有很長一條路要走,它里面涉及到的技術,有很多已經完善,但還有很多有待突破,現在處于有突破的一個前夕。
而我們要取得突破的關鍵就是把過往的研究和結果化為實踐,來獲得真正的進步,進一步的進展動向。
為了進步而實踐
所以我們做了一個機器人。首先我要講的是,這個機器人它跟市場上現有產品有什么不同。
第一,它是有情緒表達的一個機器人,具備36種面部表情,活靈活現的肢體語言,使它有了“靈氣”。這種靈氣背后是基于情感驅動的上百種表達方式;高清觸控顯示器+人工智能語音+電子表情+肢體語言的多維交互。
第二,我們的切入點是機器人+時尚的一個定位,這種接地氣的定位是讓機器人存活的第一條件。我們把時尚定制加入到產品中一起,它有可能開啟一個定制導向的產業鏈, 這在最后我會詳細講到。
剩下的,是它的基本功能
第三,內置8核擬人腦智能處理芯片,自主機器人操作系統,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云服務,基于自然語義分析的智能語音技術。
第四,情景式視頻通話,隨時隨地,隨止隨行;手機遠程互聯、操控、安全監控;智能家居的物聯網中樞控制節點;與智能手環等擴展感知模塊互聯互通。
第五,全身28個精密傳感器,像人一樣獲取視、聽、觸覺等環境信息;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智能篩選技術,擁有發達的信息“海馬體”;雙目視覺立體空間感知技術。
我們核心團隊擁有超過10年的機器人方面的技術積累,30%的博士學歷,團隊和北理工,清華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相關的機器人產業有著廣泛密切的合作,所以,在機器人設計,導航規劃,智能識別,機器視覺,人機交互,移動作業領域的技術和產品積累,大家盡可放心。
通過這些細致的研究和設計,我們覺得它是有一些“靈性”的的機器人,并主打機器人加時尚的,為什么要切入這個?
服務機器人不是追求更高的生產力 而是滿足定制的優先級
以前的工業革命都是追求更高的生產力,而這次個性化定制,這種小規模的多品種的生產會成為主流,工廠怎么改革,就是消費者的數據,這時消費者的需求就非常重要,所以,我們這個機器人身上有28個傳感器,它會獲取大量的數據來驅動后端的生產,傳統的價值鏈是線性的,從原材料到消費者,到品牌商,它的價格差距非常大,是一個2B2C的模式,但未來的價值網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消費者數據驅動形成一個網狀的新型價值網,這就是時尚定制,設計者設計一款很得意的產品他會發布到這個網的終端,發布到終端后,有喜愛的人看到這個服裝它喜歡,那就點擊,在手機上也能實現這個東西,為什么要在機器人上?
這上面用了一個雙目視覺,可以對你的身體尺寸數據進行測量,這些數據就可以傳給服裝設計師,我們也累積了世界各大1000多名設計師,他會發布他們非常引領時尚的產品,這樣,我覺得它會比較有希望形成一個平臺或者說生態,有了這些數據,有了這些設計者,其它的常規功能它都有,視頻聊天,日常對話,語音助手,智能家居,云端存儲它都有,但不是我們的主打,我們主打的是“靈性”和市場定制來貼近生活。但健康監測很重要,我們有,食材未來也可以在這上面進行定制。
寫在最后
在現在服務機器人前景不明的時候,北理工的這只團隊現在發布服務機器人,有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味,會后雷鋒網(搜索“雷鋒網”公眾號關注)(搜索“雷鋒網”公眾號關注)問孔祥戰,為什么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發布,他表示在這個領域研究和積累了數10年,必須做一個產品放到市場上實踐,才能讓他們鐘情多年研究的東西有進步。
當然我們沒有忘記大疆已開始也是從這種迷茫階段中開始,直到后面才知道“會飛的云臺”這一爆發點的,但是這樣一個團隊,會不會成為the next呢?
這樣一個創業團隊,技術有,人才有,調查有,就看發布后的終極實踐了,而實踐的關鍵就是看他們第一批出貨能不能從種子用戶那里收集到什么數據,然后發現什么,破局什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