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報】北理工校長胡海巖院士:追求真理 堅守信仰
發布日期:2016-07-06 供稿:現代教育報 編輯:趙琳 審核:包麗穎 閱讀次數:
原文標題:追求真理 堅守信仰
原文鏈接:http://58.128.228.214/epaper/xdjyb/2016/06/29/B08/1471680.shtml
同學們,明天你們將再次揚帆起航。臨別之際,作為師長,我有幾句囑托要送給你們。
以理性之光追求真理
此時此刻,我既感到由衷欣慰,也深切懷念陪伴學校走過無數風雨的那位老人——徐更光院士。
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自力更生研制核武器,被命名為“142工程”。1964年末,國家批準我校參與“142工程”,徐老成為研究團隊中的骨干力量。他經過無數次試驗,創造性地采用玻坲膠解決了高能炸藥研制中的粘結難題。但在技術方案評審時,有專家認為蘇聯相關科學文獻記載玻坲膠性能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炸藥的長期穩定性,因此否定了他的方案。但徐老沒有氣餒,進行了長達16年的試驗。
又過了15年,徐老才得知,當年專家評審通過的粘結劑使用效果不好,核武器研制單位最終仍采用了他提出的方案。2012年,在徐老誕辰80周年的慶典上,核武器研制單位領導將徐老的這一重要貢獻公之于眾。此后,一些學者為徐老未能因這項重要貢獻而獲獎鳴不平,但他的答復是“只要國家的核武器用上這個方案,我就非常欣慰”。
徐老一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同學們,希望你們像徐老一樣,始終以科學精神來追求真理、探索世界,堅持實踐出真知,讓科學理性的光芒照亮前行之路。
以崇高信仰指引人生
今天,我還想為同學們介紹一位我們身邊的老人,他就是我?!肮怆妱撔禄亍钡膭撌既?、光電學院退休教師張忠廉教授。
世紀之交,張老一手創辦了“光電創新基地”,指導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為人才培養傾心傾力。如今,他已年過八旬,退休多年,身形清瘦,頭發花白,但依然充滿熱情地工作著。
希望你們能夠將志向放得更高一些,眼光放得更遠一些,將個人的夢想融入團隊、集體乃至國家的夢想,腳踏實地、累計寸功地去實現。
以大愛之心感恩所有
今天,我要向同學們介紹的第三位老者,是我校在延安自然科學院時期的校友、我校創始人之一陳康白院長的夫人——黎揚女士。
平時,她的生活非常簡樸。但上世紀八十年代學校設立徐特立獎學金時,她將自己多年積攢下的兩千元錢全部捐出作為獎學金。建校以來,數以萬計的青年學子受益于黎揚校友這樣的善舉。
同學們,希望你們在事業有成之時也能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用純真之心體會人性中的善和愛,永葆對生活的熱忱、對美好的向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