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北理工為呂梁山留下“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發布日期:2016-08-01 供稿:新華每日電訊 編輯:趙琳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文標題:為呂梁山留下“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原文鏈接:http://xhpfm.mobile.zhongguowangshi.com/v210/newshare/1015335?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7月9日,一場大雨讓素來干旱的山西呂梁市猝不及防,一道道閃電下,雨水順著溝壑向各個村莊急聚。深夜零點,李建偉睡得正香,手機突然響起:“五分鐘之內,全縣領導干部到防汛指揮部集合!”這個中陽縣副縣長頭也不回地沖進雨中。
“他們就是我們自己人”
當天,大雨突襲呂梁。
呂梁市中陽縣車鳴峪鄉開府村危房戶的窯洞已不僅僅是漏雨,墻上的泥皮不停掉落。有的農戶家磚結構的拱形門洞已布滿蛛網般的裂紋,全靠木棍支撐。
從防汛指揮部出來,李建偉馬不停蹄地趕往他包聯的車鳴峪鄉,抵達時已是凌晨4點多。
車鳴峪鄉開府村陳興旺夫婦住的還是土窯。外面下大雨,窯里下小雨,要緊的糧食放在隔板上勉強沒被水泡。李建偉勸陳興旺夫婦趕緊撤離,但夫妻倆看著這個大半個身子濕透、一口普通話的年輕干部,撇撇嘴,不以為意地說:“這窯洞我們住了半輩子,多大的雨沒見過!”
眼看雨越下越大,土窯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李建偉急了,一把拉起陳興旺就往外走。陳興旺出門才看到窯洞確實快塌了,這才同意撤離。簡單收拾準備離開時,李建偉提醒他把門鎖上,沒想到陳興旺卻笑了:“不鎖吧,我家十幾年沒鎖過門了。”
當天類似的危房戶撤離了8家。
李建偉半年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下簡稱北航)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黨委副書記,在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會議決定北航定點幫扶國家級貧困縣中陽縣之后,他到這里掛職,成為中陽縣副縣長。
來到中陽的那天,李建偉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微信:“星空藍,三晉美,今天起,你來仰望星空,我來腳踏實地。”調研之后,貧困地區的現實更讓他意識到讓山區“仰望星空”的迫切,以及基層黨員“腳踏實地”的重要。
今年初,呂梁市6個國家級貧困縣迎來了共青團中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6家單位的定點幫扶,有很多像李建偉這樣從象牙塔直接來到扶貧第一線的干部。
劉博聯和劉淵是北京理工大學(下簡稱北理工)派到方山縣掛職的干部,分別任方山縣副縣長和定點幫扶貧困村橋溝村第一書記。他們到崗進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全村500多畝耕地和100多畝林地都走了一遍。
寒冬臘月山里天黑得早,又逢下雨,狹長的山路變得泥濘不堪。不知走了多久,帶路的橋溝村村支書郭志清不停地勸:“趕緊回去吧,這里我們村的人都基本不來。”郭志清看著兩腿泥、褲子刮破的兩個年輕人,感嘆道:“他們來了就山里跑溝里蹚,和之前想的大城市干部一點也不一樣!”
支教團讓山區孩子眼前一亮
此次定點幫扶,6家中央單位中,兩所高校充分發揮了自己在教育領域的優勢。
北理工方山暑期學校7月6日正式開課,當天劉博聯看著一個原本荒廢的村小經過幾個月的打磨變得煥然一新,感嘆道:“就像自己的寶寶出生那么高興!”
北理工方山暑期學校開課期間,劉博聯每周一都會來學校帶領支教團熟悉情況。他說在開學前就已經確定好北理工各學院共126名師生來支教,今年暑期共開展四期教學,每期有學生200名左右,預計能開展素質教育課程2000學時以上。
11歲的小姑娘高燁然在小學生一班里很活躍,她來暑期班的第一天的第一節課是科技知識。當支教學生拿出VR眼鏡問誰想來體驗時,她把小手舉得高高的。戴上眼鏡的一刻如同置身于動物世界,高燁然有點害怕了,當大猩猩突然“跳”到眼前,她嚇得跳了起來,身邊的一圈小伙伴見狀都興奮得躍躍欲試。
激光是怎么產生的、太陽能機器人的原理是什么、花兒為什么會變色……生動有趣的課程讓山區孩子眼睛發亮。北理工信息學院支教團帶來了12臺數碼相機,課程結束后就把相機贈給了小學生;北航“傳承之焰”支教隊把由多種現代高科技多媒體設備組成的“索尼夢想教室”捐贈給中陽縣河底小學……
慕名來聽課的中小學生都是從全縣各個村鎮來的,在學校一待就是一整天。由于學校不收取任何費用,為了保證學生一整天的精力,劉淵在網上發起了眾籌,目標15000元的愛心午餐費。他說:“每位捐助100元的愛心人士,村委會都會按照留下的地址寄去兩斤綠色小米,東西不多,希望他們能感受到來自大山的感恩。”
到了午飯時間,孩子和支教師生都是一人一碗農家燉菜燴面。
被問到“為啥來這里聽課”時,小學生們天真無邪,紛紛說:“是我媽逼我來的!”高燁然又補了一句:“不過來了之后就是每天自己想來”,有的孩子揚著小腦袋說:“下星期我還要來!”
“每個夢想都值得灌溉,眼淚變成雨水就能落下來;每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他們是我們的未來……”稚嫩的歌聲從剛粉刷過的教室窗口飄出,這是北理工方山暑期學校第一期的最后一天,大學生和小學生一起唱起了《最好的未來》。很多孩子都不舍得這些大哥哥大姐姐離開,有的抱著他們不松開,有的不說話就用眼睛望著,還有的小姑娘折一朵小紙花默默地放在志愿者的手心。
“脫貧攻堅,我們一直在路上”
農村黨組織是做好農村工作的重要依托。以前,橋溝村28名黨員平時和普通老百姓“沒啥區別”。劉淵認為,要進一步增強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變“輸血”為“造血”,才能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在劉淵的推動下,之前很少開黨員會的橋溝村落實了“三會一課”,全村28名黨員主動亮明身份,重點聯系服務37家貧困戶、127名貧困農民,實現“黨群零距離”。
今年6月25日,橋溝村黨支部被呂梁市委組織部評為“五星級黨支部”。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秦書義說,“第一書記”是政策宣傳隊、黨建工作隊、脫貧致富服務隊,市委組織部在做好管理和考核的同時,也多次與他們談心了解情況,保證“第一書記”進村來、發展活力激起來、村容村貌大變化。
劉淵說,橋溝村全村37戶貧困戶里有23戶因學致貧。為了達到“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的目標,北理工教育基金會設立精準扶貧助學金,計劃“十三五”期間每年資助橋溝村36名貧困中小學生共計10萬元。對于今年的助學金發放,劉淵指著隨身攜帶的“橋溝村精準脫貧工作臺賬”說:“呂金枝家屬于特別貧困檔,上學的孫女可以獲得每年3000元的助學金;郭鎖應家是三類低保戶,上學的兒子腿部有殘疾,也能獲得3000元助學金……”
電子商務是助力農村脫貧的有力措施,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個人零星推動,呂梁市政府是第一個與五大電商平臺簽訂合作協議的市級政府。發展電子商務也成為扶貧干部幫扶的重要手段,劉博聯推動成立的方山縣寶塔神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有力推動了方山土特產走出去。
在產業扶貧方面,李建偉也很快就抓住了關鍵。中陽縣農產品資源豐富,與北航后勤集團直接實現農校對接、農超對接,為貧困縣10萬只肉羊、20萬畝核桃、30萬頭生豬開辟了進京“綠色通道”,直接帶動一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勞務輸出方面,李建偉又想到了“金點子”。他說:“我們校內80歲以上的老教授很多,踏實勤懇的護工需求量很大。”現在已經初步選定10名“呂梁山護工”到北航服務,將來在校內進一步設置護工基地后,會促成更多勞務輸出。
來貧困縣半年多,扶貧干部們感嘆農村天地的廣闊,作為黨的基層干部,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而且從來不能有半點虛假,因為群眾雪亮的眼睛會盯著你落實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脫貧攻堅是個接力賽,我們一直在路上。”李建偉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