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大學使盡“洪荒之力” 只為新生更好融入校園
發布日期:2016-09-02 供稿:人民網 編輯:趙琳 審核:包麗穎 閱讀次數:
原文鏈接: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01/c367001-28683525.html
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熊旭 李依環)暑期接近尾聲,大學校園陸續迎來新一批學生。大學生活于他們而言,無疑是人生的全新階段。對于學校而言,新生們邁入校門前的興奮、忐忑,如何鼓勵引導為擁抱新生活的動力和勇氣?記者整理了幾所高校為了讓新生更好融入校園所制定的特色新規,這其中,不同內容的規定折射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也飽含四海皆有的人文關懷。
廈門大學:“勸退”家長是大學的第一課
廈大迎新現場 到處可見“小鮮肉”和“苦力家長”
今年開學,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新生報到處立著一塊牌子“勸退”家長:“爸爸媽媽:我們已經長大了,請讓我們獨立完成報到注冊,相信我們能行!”
一大幫眾星拱月般的父母親戚,或拉著箱子,或背著大包小包,至于一應手續,也都由他們代勞,孩子宛若“旁觀者”。以上的“中國式報到”,幾乎已成所有高校開學報名的一道“風景”。這已并非只是動手能力問題,其中也折射出諸多品質的缺位,如對父母的孝順和尊重、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自力更生的精神等。對于新生而言,要成為一個健全合格的大學生,“勸退”家長,開始獨立生活,實是首要的一課。
天津大學:多措并舉保障經濟困難新生求學無憂
新生章春絲(左一)正在咨詢相關政策,暴雨導致農作物被河水淹沒,家里主要收入銳減
今年,天津大學共投入150余萬元為家庭經濟困難和來自災區的新生提供資助。資助形式主要包括經濟資助、物質幫扶和設立勤工助學崗位。
另外,天大為受洪澇等災害影響的學生開辟了專門服務窗口——“災區專屬綠色通道”。據天津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王作金介紹,受災害影響的新生在入學時可進行臨時困難補助申請,經學校核實,即可在窗口現場領取1500元現金補助及一套免費臥具套餐。此外,走災區專屬綠色通道的學生,還可申領學校其它助學及補助金。對于家里重度受災的學生,學校將減免其學費。
北京理工大學:“綠色通道,溫暖人心”
北京理工大學今年報到的2016級本科新生中,有445名家庭經濟困難新生通過“綠色通道”順利入學。
據悉,北理已開展“綠色通道”工作19年,經濟資助與人文教育并重。為確保家庭經濟困難新生順利入學,學校寄發《錄取通知書》時,附寄《高等學校資助政策簡介》,并在迎新網站開通助困獎學板塊,同時專門開通資助熱線實時答疑,確保新生和家長及早了解國家和學校的資助政策。入學時,學校也采取了一系列幫扶措施,如簡化貧困新生報到程序、幫助辦理緩繳入學費用手續、現場報銷從家到學校的路費、發放愛心大禮包等。同時,也贈送《心靈陽光》--“自強不息,勵志成才”獲獎征文匯編,引導他們積極面對人生,奮勇進取。
東南大學:“金鑰匙”計劃精準助學貧困新生
東南大學校領導在火車站迎接新生
在充分落實經濟資助的基礎上,東南大學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推出“金鑰匙計劃”,設立語言、計算機軟件、社交禮儀、就業指導、心理團輔等課程,拓展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興趣特長、社會實踐方面的能力。此外,東南大學有一系列出國交流機會,貧困生若有意向申請,學校也針對性開設英語或相關課程培訓,并提供資金幫助。
此外,近期高校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呈高發態勢。東南大學保衛處處長任祖平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校每年所有校園案件中,電信和網絡詐騙占近80%。因此每年暑假,東大給準大一新生寄《錄取通知書》的同時,還會寄一份安全手冊。而今年由于大學生被騙事件頻發,學校該手冊有針對性地進行了重新編輯,大篇幅增加防范詐騙類知識。據悉,入學“防騙”考試東南大學已舉行好幾年,學生的一次性通過率通常在90%,校內詐騙案件尤其是電信詐騙現象得到明顯遏制。由于效果顯著,江蘇省教育廳今年已向全省推廣這一模式,明文規定江蘇高校新生入學都必須進行防騙考試,80分以上才給予通過。
北京科技大學:新生品讀經典系列活動
為引導新生轉變碎片化、淺閱讀習慣,系統提升新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內涵,北科大面向新生開展“品讀經典 閱讀大學”讀書讀經典系列活動,該活動分為“鐸音雅韻,品鑒北科”“品閱大學,展望人生”“發現身邊的讀書達人”等項目,活動共收集書評、讀后感4000余篇,新生閱讀、感悟、分享;形成各學院、專業課外推薦書單13份,涉及書籍200余本,幫助新生通過閱讀全面快速地了解大學文化,適應大學生活,增強明辨能力。此外,學校通過“貝殼學子”微信號推送的優質圖書節選、讀書方法摘編、書評等內容,以期在新生中形成濃厚閱讀氛圍。
此外,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入學,北科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迎新工作設置一系列“綠色通道”。首先,入學前大數據精準識別。在學生入學前,首先利用迎新網的大數據完成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識別,并聯合所在學院做出個性化資助計劃;第二,入學后實現精準幫扶。設立“綠色通道”服務點,現場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辦理資助政策介紹、學費減免、助學貸款、勤工助學以及發放助困大禮包等一攬子學生資助。同時,學校還聯絡校外企業開展捐贈專業教材等綠色公益行動。
南京大學:“新生+志愿者”模式踐行公益
南大校長陳駿院士參加迎新工作,學生給他貼上商學院特制袖貼
新學年伊始,南京大學的校園里的迎新行列加入40余位新生志愿者,他們來自28個不同院系,剛步入校園就用實際行動展示作為南大人的擔當與責任。
今年,南大迎新工作正式開啟“新生+志愿者”模式。“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開學前南京大學團委在各網絡平臺上向2016級新生發起倡議,號召16級的新生在入校的那一刻就加入到踐行公益、奉獻愛心的隊伍中,以實際行動愛國、愛校、榮校。工程管理學院新生盛芷瀅是最早報名的新生志愿者,她說:“作為新生能夠成為志愿者,迎接和自己一樣初來乍到的新同學,讓自己對南大有了更強的歸屬感。”
上海大學:新生可按個人興趣匹配室友
今年,上海大學迎來47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2016級本科新生。其中,人文社科、經管大類896名新生可按興趣愛好、行為習慣“定制”室友。
近年來高校學生宿舍關系緊張問題,引發不少關注。不少觀點認為:住宿問題關系四年大學生活的質量,學生應當具備一定選擇權,比如可以決定是否住學校宿舍,或者與誰成為室友。據悉,今年安排宿舍時,上大校方通過網絡信息平臺采集學生關于寢室需求方面的數據內容并關聯興趣圖譜,將作息習慣、學習意向放在前兩位,盡量滿足新生們的第一意向,興趣愛好則排在第三意向,如跳舞、閱讀、游戲等,目前匹配率在近40%。
此外,多個省份教育廳新學年也出臺新政新規,或為保障學生合法權益,或為培養學生人格品質。湖北出臺“史上最嚴”資格審查”,保證招生錄取工作公平透明;江西教育廳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向大學新生寄送手機卡,如錄取通知書里夾帶或單獨郵寄的手機卡,學生可拒絕使用;浙江省為提高學生對參與公益活動的重視,規定志愿服務可兌換學分落戶當地等。
這些政策都在剛出臺試施行、待完善階段,具體實行效果記者還不能斷言,但從網絡輿論走向來看,這些規定都越來越以學生為中心,都不同程度上體現了人文關懷。正如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所言,“方向正確,應該堅持下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