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網】北理工副校長楊賓出席2016中國高校CIO論壇
發(fā)布日期:2016-10-27 供稿:中國教育網 編輯:趙琳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文標題:2016中國高校CIO論壇在重慶成功召開
原文鏈接:http://www.edu.cn/xxh/zt/23cernet/CIO/201610/t20161026_1461866.shtml
10月25日,“2016中國高校CIO論壇”在重慶成功召開。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王延覺,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副局長胡嘯,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楊宗凱,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建平,北京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楊賓,中國農業(yè)大學副校長王濤,天津大學副校長劉東志,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梁茜,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彭說龍,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胡皓全,鄭州大學副校長王宗敏,青海大學校長助理王曉英及各高校信息化部門負責人等近50位領導、專家出席了本次論壇。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王延覺
“中國高校CIO論壇”是由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于2014年聯合發(fā)起,本次論壇圍繞中國高校信息化發(fā)展形勢與規(guī)劃、體制機制建設等進行了深入探討。
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程旭主持了本次論壇,Gartner公司亞太區(qū)高管合伙人Yuet-Nan Wong、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副校長兼首席信息官(CIO)Klara Jelinkova及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副局長胡嘯作為特邀嘉賓在論壇上分別做了主題發(fā)言。
在由CERNET專家委員會主任吳建平院士主持的專題討論環(huán)節(jié)中,與會領導和專家們暢所欲言,就國內高校CIO制度及信息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Gartner公司亞太區(qū)高管合伙人Yuet-Nan Wong
Yuet-Nan Wong:信息化建設關系學生未來
Gartner公司亞太區(qū)高管合伙人Yuet-Nan Wong在論壇上發(fā)表了《世界高校信息化發(fā)展趨勢》主題演講。他從高校中出現的“數字化顛覆”情況及高校整體的運行框架談起,從三個方面介紹世界高校信息化發(fā)展趨勢:第一是全球教育的趨勢及信息化對高等教育的影響,第二是信息技術如何提升大學的競爭力,第三以牛津大學在2013年發(fā)表的“就業(yè)未來”報告為例,講述未來就業(yè)崗位將如何被智能設備所取代,說明高校的信息化建設與學生未來息息相關,以及其面臨的挑戰(zhàn)及應對之策。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副校長兼首席信息官(CIO)Klara Jelinkova
Klara Jelinkova:CIO更關注核心功能和服務交付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副校長兼首席信息官(CIO)Klara Jelinkova做了題為《美國高校CIO體制及發(fā)展》的主題報告。她首先簡要介紹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情況,并對CIO的組織角色,CIO在IT治理中的作用以及IT治理模型進行了闡述。她表示,美國大學CIO的角色定位相當于副校長,對大學的未來發(fā)展目標具有直接影響力,更關注核心功能和服務交付。CIO要負責信息和IT治理的整個過程,制定相關戰(zhàn)略采購決策(包括云服務等),同時,還要為IT工作人員自身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副局長胡嘯
胡嘯:高校應切實建立網絡安全責任制
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副局長胡嘯就國家信息化規(guī)劃及立法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指出,國家近年出臺了一系列信息化相關政策,高校要高度重視對這些政策的貫徹落實。一是要建立網絡安全責任制;二是要設立相應的辦事機構;三是工作責任要落實到人。
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楊宗凱
楊宗凱:信息化的過程是重組和再造的過程
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楊宗凱在會上表示,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重點要落到“化”字上。“化”是重組與再造的過程,是信息化的核心與本質。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產生化學的反應,才能真正達到“化”的境界。如果信息化只是建設與應用,那么就只是疊加,只是一種物理反應。所謂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其重要體現就是學校的重大決策都離不開信息化。相應地,CIO在此過程中要發(fā)揮重要作用,信息化相關部門應成為學校的核心部門。CIO們要認真考慮如何建立新型大學,改變教育,使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實現融合。
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程旭
程旭:對大學信息化的認識有待加強
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程旭指出,如果信息化過去的作用只是催化劑,那么今天它將引領著大學使命的完成。沒有信息化的參與,就不可能建成現代化大學。在全球范圍內,我國大學的CIO制度仍存在有相當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不是機制體制而是認識問題。同國內其他領域相比,大學CIO制度也不完善。大學的使命有四個:培養(yǎng)人才,發(fā)現新知,服務社會,文化傳承,每一項都和信息化密不可分。如果我們意識到哪一個離開信息化都不行,學校間互相溝通信息化,互相“攀比”信息化建設,就才說明信息化的重要性顯現出來了。
北京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楊賓
楊賓:加大“化”的力度
北京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楊賓表示,他非常贊同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北京理工大學以前只有網絡中心,現在還設立了信息化辦公室,信息化辦公室的主任同時也是校長辦公室主任。如此安排非常重要,因為這更便于協調校內資源。他作為常務副校長分管信息化,在工作推動方面還是比較有利的,做起工作來也相對順暢一些。信息化關鍵在“化”,有了“化”才能為學校提供決策支持和考核依據。
天津大學副校長劉東志
劉東志:信息化不應該僅僅是便利化
天津大學副校長劉東志認為,目前高校所謂的信息化更多是指便利化。而“后信息化”的要求則是“深化”的信息化。目前高校信息化管理仍然處在一個事無巨細、缺乏重點的狀態(tài)。當前高校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然后沿著學校的總體規(guī)劃做好建設。如何實現信息化的“深化”,要做好三點:第一,事務性的工作要面向社會進行外包。第二,把學校的信息資源整合到云平臺上,之后進行集中的信息化平臺管理。第三,除了校園云之外,還應當用好區(qū)域性的云。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梁茜
梁茜:信息化帶來了兩大沖擊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梁茜表示,高等教育要在信息時代起到引領作用,需要經受從觀念到實踐的新考驗和沖擊:第一是價值重構帶來的沖擊。過去熟知的一切事情,包括教育教學、人才培養(yǎng),需要重新審視;第二是邊界重構帶來的沖擊。信息化重組再造,需要我們接受邊界的融合,更要敢于面對認識的顛覆。信息化技術靠專家,信息化應用靠用戶,而信息化工程則需要領導。信息化工程要落實到位,各方面都不可缺少,領導的決策和強力推進,才能把信息化落實到位。
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彭說龍
彭說龍:機制原因CIO的作用有限
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彭說龍認為,大學現行的管理制度下,CIO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應該引起重視。中外的差別,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管理機制造成的。國外大學財政體制以塊為主,邊界很清晰,而國內大學財政體制以條為主,限制很多,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
鄭州大學副校長王宗敏
王宗敏:用信息化手段打造課程體系
鄭州大學副校長王宗敏表示,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鄭州大學非常注重硬件建設。近期,學校在信息化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用以建設軟環(huán)境。而未來,鄭州大學將會更快地推進學校信息化頂層設計,與此同時,加大投入力度,用以建設信息化軟環(huán)境。明年,鄭州大學的信息化工作重點將落在提升服務和提高教育質量上,通過課程的引進,包括國際化課程,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打造課程體系,加強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青海大學校長助理王曉英
王曉英:找到適合西部高校的建設之路
青海大學校長助理王曉英表示,青海大學信息化建設水平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許多系統還沒有進行整合,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所處環(huán)境不同,基礎條件不同,國內其他高校的先進系統和發(fā)展經驗不能完全照搬到青海大學來。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建設思路,將是青海大學信息化工作的下一步重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CERNET專家委員會主任吳建平
會上,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楊宗凱還倡議成立高校信息化聯盟,目的是實現高校之間的信息化資源共享和相互支持。吳建平院士在總結發(fā)言中表示,信息化對于建設現代化大學的進程意義重大,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聯合發(fā)起“中國高校CIO論壇”的初衷,是促使高校充分重視CIO的職能,以更好地幫助各高校推進信息化建設,推進現代化大學的發(fā)展,他同時希望借助論壇逐步形成的信息化聯盟能夠盡快亮相,從而在未來的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發(fā)揮重要作用。
26日上午,“2016中國高校CIO論壇”還圍繞高校信息化發(fā)展主題舉行了開放會議,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處負責人以及各高校信息化部門負責人八十余人參加會議,并就高校的信息化管理機制、體制及當前存在的信息化隊伍、建設管理規(guī)范問題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討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