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招生擴容: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今秋開學
發布日期:2017-05-16 供稿:深圳商報 編輯:楊晶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文標題:兩諾獎得主實驗室同日落戶 眾多研究院成為行業引領者
原文鏈接:http://szsb.sznews.com/html/2017-04/27/content_3779279.htm
作為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主會場,民間一直認為龍崗大運新城有個遺憾,那就是沒有一座火炬塔。這個遺憾很快將成為過去。不久的將來,大運新城的核心位置將出現一座新地標,高達668米的深港國際中心設計外形如同火炬。
這是創新的火炬,也是東進的號角。近日,龍崗區重點區域規劃建設管理署負責人表示,作為深圳唯一以國際高端教育引領、以科技創新為特質的重點發展區域,定位國際大學園的大運新城智核功能愈發強勁,已經形成了一個創新生態圈。
智核提質: 兩諾獎得主實驗室同日落戶
深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科技創新“十大行動”,其中一項就是組建十家諾貝爾獎得主實驗室。
4月10日,深圳國際大學園一天迎來兩家諾獎實驗室。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教授,領銜成立了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教授,領銜成立了科比爾卡創新藥物開發研究院。兩位諾獎得主有一個共同身份,那就是港中大(深圳)杰出大學教授。校方稱,這是港中大(深圳)組建的首批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
校長徐揚生教授表示,組建以諾貝爾獎得主命名的實驗室不是“作秀”,而是推動大學科研發展的長遠大計。他表示,科研的傳承性,意味著教育的接力、人才的接力,高校的教授資源、學生資源、科研平臺、教育投入,恰恰為研究院科研成果源源不斷地傳承下去提供了條件。
還會不會有新的諾獎得主落戶?港中大(深圳)相關人士4月20日表示,校長又將去美國攬才,科比爾卡教授便是上一次斯坦福之行的成果。公開資料顯示,港中大(深圳)現階段約有教授200人,包括一批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美國科學院、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另外,聘請的杰出大學教授中不乏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的獲得者。這位老師坦言:“在引進師資時,‘深圳’這個因素給我們加了很多分?!?/p>
選擇深圳,瓦謝爾教授給出的答案是——發展速度迅猛,未來潛力無限。他說:“深圳是我和夫人去過的最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而我也喜歡跟港中大(深圳)這所大學腳踏實地、活力無限的同事一起進行科研工作?!蓖咧x爾計算生物研究院的目標,是組建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生物學研究中心,將圍繞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開展尖端生物科技領域技術研究。
科比爾卡教授則認為:“鼓勵冒險和創新的招聘和晉升制度是研究院的一大亮點,這所年輕的學校,有更為靈活的招聘機制,研究院將能獲得極大的制度支持?!睘榇?,他會親自參與研究院的人才招聘工作,希望能夠聚集一大批才華橫溢、創意無限的年輕科學家。
建設起步只有五六年時間,國際大學園成為大運新城集聚高端人才的“戰略平臺”。除了先行一步的港中大(深圳),今年開始正式招生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同樣擁有強大科研力量。在4月26日的回復中,深北莫校方表示:“每個學校都會根據自身優勢制定戰略和發展思路。但可以肯定地說,深北莫一定會引進大批頂級科學家?!辟Y料顯示,作為俄羅斯第一學府的莫斯科大學,設有15個教學學術中心和11個科學研究所,擁有11位諾獎得主,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超過300名。
至于國際大學園目前尚未補齊的一角,籌建中的深圳吉大昆士蘭大學同樣值得期待。昆士蘭大學是澳洲八大名校的盟校成員,同時也是世界21大學聯盟成員之一,以擁有強大的教學和科研力量受到國際贊譽,目前擁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據了解,昆士蘭大學科學研究經費及學術水平在澳大利亞大學中始終位居前四名,在學博士生人數最多。
在徐揚生校長看來,兩個諾獎得主實驗室的成立,是港中大(深圳)朝著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邁進的重要里程碑。校方提供的資料顯示,一批科研團隊已經在龍崗嶄露頭角。比如今年3月,理工學院朱寶亭教授領銜的新藥研發團隊,獲得了深圳市“孔雀團隊”資助;兩年前,羅智泉院士領銜的大數據研發團隊同樣獲得“孔雀團隊”資助。
高端人才的聚集,也凸顯院士科研中心建設的重要性。僅僅是港中大(深圳),目前就有20多位院士提出了科研空間需求。龍崗重點區域署工作人員表示,國際大學園預留了院士科研中心,深北莫今年開學,吉大昆士蘭也在籌辦中,而不遠的國際低碳城內,皇家墨爾本生命健康學院正加快推進,太空國際技術學院也有意牽手荷蘭代爾夫特大學,加快建設這一公共學術研究及交流活動平臺在時間上變得極為迫切。
招生擴容: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今秋開學
今年1月,新華社報道稱,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校長薩多夫尼奇向俄總統普京匯報工作時說,俄中合辦的深北莫大學將于今年9月開課。這所落戶深圳國際大學園的高校,是兩國關系史上第一所合辦大學,當年簽約的見證者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
深北莫校方的答復稱,學校2017屆本科生報名工作已全面開展,學校教職工正奔赴8個省市開展招生宣講工作。此前的報道稱,今年該校本科招收外國語言文學類(俄語)、數學與應用數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材料科學與工程4個專業共115人。校方答復還稱,4月15日,學校2017屆碩士生招生考試在北京理工大學順利完成,共有28名考生參加了招生考試。
過渡校區已經啟用,俄式古典建筑的永久校區選址地處大運新城西南部,目前建設進展順利,主樓樁基礎工程已全部完成。按照計劃,校區今年9月底前將基本完成結構主體建設,力爭2018年底基本建成。與此同時,學校也加快了隊伍建設。校方提供的信息稱,學校本月任命了6個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人和4個系執行系主任,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在深圳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發布了29個崗位的招聘信息,共計有近900人應征招聘。
深北莫的啟動,意味著深圳國際大學園實現了擴容。先行一步的港中大(深圳),明年將迎來首批本科畢業生。在4月8日的本科招生校園開放日上,校長徐揚生稱今年新增甘肅、吉林、山西三個招生省份,會在全國25個省市招生900多人。2014年,港中大(深圳)招收了第一批313名本科生;2015年,第二批本科生翻了一番,達到626人,同時招收了近100名碩士研究生;2016年的開學季,806名本科生和200多名研究生前來報到。港中大(深圳)的一位老師說,和其他學校有所不同,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接觸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參加教授們組織的興趣小組從事課題研究。
根據深圳市勞動就業服務中心的統計,位于西麗的深圳大學城碩博研究生就業“留深率”逐年上升,其中哈工大最近三年超過60%,北大去年提升至32.75%并連續兩年保持第一,而清華去年16%的留深率也是歷年最高。按照規劃,完全啟動后的國際大學園在校學生人數將達到3.8萬人,留深發展的畢業生無疑是深圳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渴望的新鮮血液,同時也將進一步厚植大運新城作為智核的人力基礎。
創新互動:機器人研究院催生產業協會
在學者眼里,國際大學園是龍崗的“發動機”,也將是深圳的“加速器”。掌握科技核心技術,需要一流大學的原始創新。體現這種現代產業發展邏輯,港中大(深圳)的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去年1月20日,港中大(深圳)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在大運軟件小鎮掛牌。媒體津津樂道的一個細節是,掛牌儀式竟有14位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出席。港中大(深圳)徐揚生的寄語是:研究院的成立是一把火種,將點燃深圳市乃至全國機器人與智能制造領域創新的激情。
不到一年,研究院已擁有30人的全職研究團隊,建起了醫療機器人、(國防)山林機器人、物流機器人、電力機器人等四個實驗室。令人側目的是,在研究院的牽頭發起之下,龍崗區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協會在去年12月宣告成立,首批35家成員涉及精密制造、行業裝備、部組件、服務機器人、無人機等多個領域。
出席產業協會掛牌儀式的徐揚生表示,機器人產業不僅帶動智能制造發展,還將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和技術升級,行業協會成立后將組織重大共性技術研究,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張愛東則表示,曾和同事一起挨個走遍了龍崗的智能制造企業,發現“目前有獨特競爭力的產品比較稀少,但龍崗具有完備的制造業產業鏈基礎,也有以港中大(深圳)為首的高校人力資源優勢,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未來發展勢頭不可小覷?!?/p>
在國際大學園誕生的研究院,表現優異者比比皆是。比如去年3月,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在港中大(深圳)掛牌。研究院院長羅智泉教授透露,大數據研究院主要從事數據處理及應用,有三個發展方向:第一,通信領域和網絡資源分配;第二,城市管理,通過挖掘有用的數據信息幫助政府部門做出科學決策;第三,智慧醫療,對深圳醫院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后,就能夠做出精準醫療。
再比如,今年1月在深圳市民中心掛牌的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以港中大(深圳)為學術依托 ,這個研究院未來將承擔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開展高水平研究、搭建國際交流平臺、承擔高端智庫功能、與金融機構等廣泛合作五大重要職責。據介紹,港中大(深圳)首批金融學理學碩士已于2016年入學,而今年也將適時啟動更多相關專業碩博研究生招生工作。
硅谷氣質:大運新城是個超級眾創空間
給大運新城找一個國際參照,一個叫帕羅奧圖的城市經常被提及。這不是一個普通城市,它有著硅谷夢想之街的美譽。帕羅奧圖是斯坦福大學所在地,也是青年人眼中的創業天堂。
和帕羅奧圖相比,大運新城的國際影響力還不足以比肩。但在龍崗區重點區域署相關人士眼里,以國際大學園為智核的大運新城,已經具備了帕羅奧圖的部分城市品格,也就是常說的硅谷氣質。一個公認的說法是,大運新城就是一個超級眾創空間,這里不僅有天安數碼城、大運軟件小鎮這樣較為成熟的孵化器,這兩年還引入啟迪協信等優質載體。大運新城規劃中的新地標——擁有668米東部第一高樓的深港國際中心,同樣也是一個創新平臺。
在這個超級眾創空間里,新鮮血液深北莫會有何作為?深北莫校方表示,莫斯科大學基礎理論功底非常扎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北京理工大學在工科和應用科學方面具有很高水平;深圳是創新型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發達。這三者的結合必將碰撞出創新火花,不僅科研本身獲得新成就,也會進一步促進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創新創業。
作為先行者,龍崗天安數碼城又將扮演什么角色?企業相關人士直言,“就是一座超級孵化器”。數據顯示,天安數碼城內目前聚集了各類創新企業共360家,成功孵化了鐵漢生態等14家上市企業,諸如云天勵飛、烯灣科技式的成長型企業,入園不到一年,估值就翻了十倍。如此快速發展得益于“創新企業生態圈”的建設。借鑒硅谷 “創業一條街”經驗,天安數碼城著力打造“龍崗創業大道”,形成了與國際接軌的集成式創新服務體系,陸續建立了連接美國硅谷、法國、以色列特拉維夫、日本筑波、韓國、澳大利亞等地的國際直通車,加速了國際創新區域間的對接。
打造出一個日漸成熟的創新生態圈,以國際大學園為智核的大運新城也被視為龍崗東進的創新脊梁。龍崗在落實東進戰略《行動方案》里,明確提出以龍崗中心城為基礎,整合大運新城創新要素和寶龍科技城產業資源,契合國際大學園、商務城、科技城聯動發展態勢,構建55平方公里范圍內“一軸兩區”空間格局。
龍崗重點區域署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運新城將依托國際高校、科研機構,以集中的大運場館、核心總部功能及產學研功能為發動機和智慧源泉,充分發揮創新中心、實踐中心的作用,承擔新時代“大學城”知識轉化,與產業互動、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要求,并體現校區、城區、園區的互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城”。同時,緊密結合知識中心,圍繞軌道站點等重要交通節點,聚集總部服務功能,打造知識與產業核心,塑造活動基地,構建文體中心。由此,大運新城將成為“東進戰略”中深圳向東拓展腹地、輻射莞惠乃至整個粵東地區的戰略高地。
小資料:深圳國際大學園
深圳國際大學園位于大運新城中部,總用地面積2.66平方公里,包括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以及籌建中的深圳吉大昆士蘭大學。根據規劃,國際大學園將配套建設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及院士科研中心。與大運村一體化建設的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是大學園的第一個住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國際大學園迎來的第一個中外合作辦學成果。2014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根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成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校實行書院制,力爭成為扎根深圳、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三方合作辦學。永久校區于2016年5月正式奠基,今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辦學規模5000人,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比例為1:1。尚未公布招生時間表的深圳吉大昆士蘭大學,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吉林大學三方合作辦學,辦學規模為5000人,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比例為1:1。學校定位為特色化、專業化的高水平大學,致力于在優勢學科領域開展教學活動,結合深圳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設立生命科學、新能源、環境等學科。按照規劃,深圳國際大學園將在2020年全面啟用。屆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辦學規模將達到7000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和深圳吉大昆士蘭大學辦學規模各為5000人,加上深圳信息技術學院的1.7萬學生規模,深圳國際大學園將聚集超過3萬名高校學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