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理工畢業生創辦北京密農人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發布日期:2017-08-16 供稿:新華社 編輯:楊晶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文標題:從“CBD白領”到“菜農”:他為啥要去“賣菜”?
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記者魏夢佳 房寧 白旭)早上5點,在北京市密云區河南寨鎮中莊村一個2000平米的廠房內,31歲的孔博正忙碌地在各操作間查看。工人們熟練地分揀包裝西紅柿、黃瓜、白菜、辣椒等各種新鮮蔬菜,幾輛快遞配送車輛在廠房外整裝待發,準備將各類蔬菜輸送到全國各地的顧客家里。
幾年前,這個個性爽朗、笑容滿滿的小伙子,從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畢業后,進入北京朝陽區CBD的一家外企從事投資咨詢的工作。在外人看來,這份年薪十幾萬的工作光鮮亮麗,讓人艷羨。然而,他卻做出了一個讓身邊人都難以理解的決定:回家鄉密云賣菜!
之后,他和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妻子雙雙辭了職,從北京中心城區回到郊區密云,白手起家,創辦北京密農人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了地地道道的“菜農”。
如今,通過與密云當地50多家合作社簽約種植生產,這家企業已在天貓、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全面穩定供應140多種優質農產品的銷售。2013年至2016年,密農人家連續四年位居淘寶平臺蔬菜類目銷售第一名,目前擁有北京地區消費用戶5.6萬多名。2016年,密農人家銷售額突破2500萬元,帶動密云當地300多農戶生產種植轉型,實現增收。
而有想法、肯吃苦的孔博,也因孜孜不倦的努力,先后獲得“北京青年五四獎章”“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最受北京農民喜愛的十大農業電商”等多項殊榮。
回想當初放棄外企的工作,孔博笑著說:“阻力還真不小……剛開始決定回來賣菜時,我爸媽堅決不同意,尤其我媽,每天睡不著,為這個事情還哭過幾次,說我好不容易考出去,想一出是一出;我岳父岳母更不同意,都覺得風險太大,家庭壓力太大。”
名牌大學畢業,好好的外企不呆,為啥非得去“賣菜”?
孔博說,大城市的高房價、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讓他重新思考未來的規劃。“那時候我們合租房就12平米,要擠好幾趟公交車才能到公司。我們當時還準備要孩子。我都一眼能看到未來,就是還房貸、養孩子,壓力太大,很糾結。”
他也發現,身邊的白領們為了能吃到安全放心的蔬菜,情愿買幾十塊錢的新鮮蔬菜,但“這些菜從農民手里買也就幾塊錢,我覺得這塊利潤高,是個機會,就想趁著年輕多試試,看看自己還能做些什么。”
沒想到,這一試竟然試出了名堂。回鄉后,孔博和妻子在淘寶上開了家專門經營密云農產品的網店,取名“密農人家”。
“那會兒我們每天早上四五點就去附近的蔬菜基地、農民家里去收菜,然后回家自己打包再寄送出去。剛開始我們連電動車都沒有,拎著很重的菜一路走,去坐公交車。”說起創業剛開始的艱辛,孔博感慨萬千。
為了增加客戶信用度,夫婦二人還自己拍菜品照片和視頻,上傳網絡,宣傳各類產品。孔博還專門為自己設計了一個頭戴草帽、笑容可掬的“菜農”頭像作為公司標志。慢慢的,產品越來越豐富,人手越來越多,網上訂購的客戶越來越多,利潤也越來越豐厚。
隨著各類生鮮電商在資本推動下發展迅速,孔博又開始通過電商平臺針對消費者的喜好進行數據分析。他發現京津冀消費者對農產品電商的個性化需求日益明顯,追求新鮮、安全、高品質的農產品正成為趨勢。
于是,他又與北京的農業部門、科研院合作,結合市場需求將各種優質新品種進行試種,再指導當地合作社和農戶推廣生產,形成訂單農業。幾年來,栗面貝貝南瓜、紫土豆等一批國外或國內科研院所引種的美味特色新品,在網上供不應求,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最愛。
知名度越來越高,孔博的團隊也日益擴大。許多曾就職于京東、天貓、格蘭仕等各行業的年輕人都慕名而來,現在60多名員工里以80、90后為主。密農人家也成了當地人引以為傲的企業。
“過去人們常說,農民種菜不賺錢,那是因為沒有產出真正高質量的農產品。”孔博對企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