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段星光:百年機器人 揚帆中國夢
發布日期:2017-09-11 供稿:段星光 中國科學報 編輯:薛喬丹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文標題:百年機器人 揚帆中國夢
原文鏈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7/9/327459.shtm
隨著中國機器人的發展,特別近5年來,人們都開始意識到機器人離我們越來越近。它們進入工廠、躋身物流業、走進醫院、成為家政服務的一大幫手,它們甚至慢慢變得會思考,能聽懂說話,幫助人們實現一直以來所期待的生活。
自2013年開始,中國工業機器人連續五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的應用市場,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特種機器人應用場景拓展顯著。據預測,2017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2.8億美元,2012-2017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8%。
“要把我國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出并期望的。如今,進入高速增長期的中國機器人市場正在積極“回應”這一期許。
機器人誕生至今已有百年。我國于1972年正式開始機器人研究,近些年,隨著“機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技術上升為國家戰略,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在國家與政府的支持下,中國機器人研發與制造能力已頗具實力,近五年來更是有了質的飛躍,取得可喜的成果。
在機器人市場需求方面,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穩步增長,亞洲市場依然最具潛力。縱觀過去5年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機器人產業已被列為國家大力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不僅要避免出現“空心化”、低端盲目擴張的局面,更要加快推進機器人向中高端發展,這是實現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國內國際經驗表明,發展高端機器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在一些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上取得突破,才能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讓行走的腳步更加堅實。對企業而言,花大力氣進行產業研發、技術攻關,才能打牢基礎,把工業機器人產業真正做大做強。令人欣喜的是,國內已涌現出如新松、廣數、埃斯頓、埃夫特等一批有理想的企業,在核心零部件以及整機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龍頭”企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公司市值已達354億元,進入全球機器人行業前三甲,僅次于ABB和FANUC。
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服務機器人迎來高速發展的新機遇,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正不斷拓展,進一步帶動了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高速增長。智能技術如人機共融、認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將支撐服務機器人實現創新突破,將成為服務機器人下一階段獲得實質性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人工智能正在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加速邁進,并已經在深度學習、抗干擾感知識別、聽覺視覺語義理解與認知推理、情感識別等方面取得明顯進步。國內應用領域豐富,服務機器人正在進一步向各個應用場景滲透,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產品類型也將愈來愈豐富,科大訊飛、百度、阿里巴巴等龍頭型企業已開始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研發。智能服務機器人加速向家庭滲透也為服務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注入了無限活力和想象空間。
隨著環境感知與適應技術、仿生與生物模型技術、生機電信息處理與識別技術的不斷發展,特種機器人已逐步實現了“感知-決策-行為-反饋”的閉環工作流程,并具備了初步的智能。特種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環境更加復雜和極端化,仿生材料與剛柔耦合結構也進一步打破了傳統的機械模式,提升了特種機器人的環境適應性。我國已經在特種無人機、深海機器人等領域研發了固定翼無人機智能集群系統、世界上最大噸位深海挖溝機、無人潛水器與自制式水下機器人等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創新產品。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以入局早、產品硬的優勢使其成為無人機行業的領軍品牌,占據70%的市場份額。過去五年,我國機器人企業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誕生了一批在機器人細分領域有一定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
從新興產業上看,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方面,中國與其他國家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有些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科技部也對“十三五”國家智能機器人領域做出重大布局,布局涵蓋了從當前的前沿技術到未來的創新、從人機交互到人工智能、從民生科技到產業化應用各個方面。過去五年中,“世界機器人大會”“中國機器人峰會”等大型會議的舉辦,以及各種傳播媒介正在潛移默化的向百姓滲透著機器人黑科技時代的到來。
當然,機器人為我們帶來生活的便捷,也帶來了一些民眾對失業的擔憂。但是我們可以相信,在機器人取代低端勞動的同時也正在創造著更多新興的工作崗位。AlphaGo的勝利也并不意味著人工智能已經突破某種極限達到了高智能水平。事實上,人工智還難以處理蘊含大量不可預期性的工作。近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目標,部署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必將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的支撐。
中國機器人從過去五年奠定基礎,到未來五年腳踏實地,是靠國家政策與資金的支持,以及無數內人士夜以繼日、鉆研拼搏才能做到的。面對未來不可抗拒的“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期待更多優秀人才參與到機器人的發展戰略中來,從根本上助力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反超世界先進國家。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所教授)
《中國科學報》 (2017-09-11 第1版 要聞)
【科學網】百年機器人 揚帆中國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