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多手段應對新貿易形勢下能源經濟波動
發布日期:2019-01-23 供稿:中國經濟時報 編輯:吳楠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原文標題:多手段應對新貿易形勢下能源經濟波動
原文鏈接:http://jjsb.cet.com.cn/show_506024.html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新貿易形勢下中國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表明,總體而言,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宏觀經濟影響不大,但我國應抓住重點受影響的能源相關行業,采取多種措施應對其不利影響,抓住新貿易形勢對我國能源進出口格局改變帶來的新契機。
《新貿易形勢下中國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報告執筆人、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郝宇認為,2019年到2025年是我國應對新國際貿易形勢的重要時期。我國必須重視新貿易形勢對宏觀經濟特別是對各能源行業與能源密集型產業的影響,采取擴大內部消費、尋找進口、出口替代國等多種措施減少其不利影響。從而減少經濟波動,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美麗中國。
機遇與挑戰并存
隨著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以及英國發布“脫歐”白皮書等國際形勢的變動,我國宏觀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國際貿易形勢變化的沖擊和影響。新的貿易形勢使得我國宏觀經濟面臨巨大的挑戰,同時這也意味著空前的機遇。在國際貿易形勢變化和我國內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我國能源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將面臨調整壓力。
據郝宇介紹,在基準情景、維持關稅情景、達成和解情景下,中國2025年的能源消費總量將分別達到53.52億噸、51.97億噸、55.11億噸,能源消費結構將持續優化。從行業能源消費來看,新貿易形勢對鋼鐵行業以及汽車制造業等能源密集型產業能源消費沖擊較為明顯。雖然新貿易形勢對我國宏觀經濟總體的影響并不十分顯著,但是從行業產值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對石油與石化行業、核能與可再生發電業、水泥行業和有色金屬行業等能源與能源密集型行業仍會有較為明顯的影響。
郝宇表示,隨著我國產業升級的不斷深化,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增速放緩,能源結構日趨完善。基準情況下,2019年到2025年能源消費總量預計維持小幅增長態勢,非化石能源占比在2025年預計達到18%以上。中美貿易摩擦對鋼鐵行業與汽車制造業能源消費的沖擊更加明顯。
根據各主要能源行業與能源密集型行業產值的預測結果,新貿易形勢對宏觀經濟總體的影響并不十分顯著,在沒有達成和解的情況下預計增稅對我國GDP的影響大概在0.3%左右。在能源經濟領域,中美貿易摩擦對石油與石化行業、核能與可再生發電業、水泥行業和有色金屬行業影響較大,而鋼鐵、汽車、造紙等行業波動較小。
郝宇認為,未來,我國的能源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2019年到2025年,在能源產業結構升級的基礎上,我國應該重視新貿易形勢對宏觀經濟特別是對各能源行業與能源密集型產業的影響,采取擴大內部消費、尋找進口、出口替代國等多種措施減少其不利影響。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心同德建設美麗中國。
四方面建議
對于新貿易形勢下我國未來能源經濟的發展,《新貿易形勢下中國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提出了四方面建議。
深化油氣行業改革,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中美的能源消費結構存在明顯的差異,主要原因是我國資源存在局限性,并且能源改革與發達國家相比而言,較為滯后。尤其是油氣行業的改革落后于其他的能源行業。所以,當前我國應該保證有充足、穩定且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油氣資源,并在國際市場上不斷提升自己的整體經濟競爭能力。
節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綠色制造。這是能源消費革命的核心,提高能效要從源頭開始節能,同時逐步淘汰“三高”產業。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推動能源利用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減少對外依存度,發展我國本土企業。我國在汽車、天然氣等行業上對外依存度很高,這使得我國可能面臨一些貿易摩擦。比如,英國“脫歐”等重要貿易進口國或出口國的政策發生重大改變時,我國對外依存度高的行業會受到很大的沖擊。所以,當前我國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進本土企業盡快發展。
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深化雙向投資合作。我國應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致力于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升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水平,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鼓勵與促進相關國家擴大市場開放,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共同反對保護主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