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報】暢游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中心花園
發布日期:2010-06-13 閱讀次數:
—— 一輪春華秋實 一歲錦色華年
作者:人文學院 榮睿 來源:《現代教育報》2010年6月3日 摘編:黨委宣傳部 李芬

作者:人文學院 榮睿 來源:《現代教育報》2010年6月3日 摘編:黨委宣傳部 李芬

編者按:應《現代教育報》之約,我校校報大學生記者寫了文章《一輪春華秋實? 一歲錦色華年》,描寫了學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中關村校區中心花園,在2010年6月3日出版的《現代教育報》四版“暢游校園”欄目發表。現予以摘編,以饗讀者,讓我們游覽中心花園,共同感受它的自然與人文之美。
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中心花園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建校初期,由一片凌亂之地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改造和重修,逐步形成了如今簡約大氣卻不失靈動清麗的風格。
在春天北方呼嘯的狂風中,一樹開得燦爛的玉蘭,純白而明亮的點燃灰暗的空氣,片片花瓣嬌艷的傲立,幾片被吹落的花瓣如同葉子在風中翻飛,如同雨滴在空中起舞;在夏天烈日炎炎的驕陽中,高高的樹投下深深的影,淺綠與墨綠交織,一半陽光穿過層層樹葉漏下不規則的光,一半陽光照在葉子上反射著閃閃的光,任樹陰下翠綠的草坪溫軟的蔓延;在秋天溫潤無聲的細雨中,銀杏樹的葉子以金燦燦的姿態開放,黃的如同氤氳開的夕陽的光輝,溫暖緩慢的彌漫、擴散,一片片扇形的葉輕輕搖擺,那是在被無形的歲月的手拂過;在冬天突然而至的白雪中,滿樹鮮艷的橘紅色的柿子如同一個個小小的燈籠驕傲的掛在枝頭,白映紅,雪映柿,交相輝映,相形成趣。
四季的輪轉在這里表現的格外明顯,花兒開了又謝,樹葉綠了又黃,柿子紅了又落下枝頭。看過一輪春華秋實,就是一歲錦瑟華年。最美的青春年華在這里停駐,綻放,又伴著無聲無息的似水年華悄悄消逝。
剛出生不久的孩童們在這里奔跑著,追逐著,笑著,叫著,任微風吻過他們稚嫩的小臉,用懵懂的眼神注視著這個未知的世界;老人們大多是離退休的老教師,他們安靜的坐著,看著,想著什么或者什么都不想,歲月的痕跡在眼中比在臉上更明顯,那是人生沉淀后的寧靜,那是經歷世事后的淡泊;年輕的戀人們在傍晚依偎著看夕陽西下,于是自己也成了一道風景;風華正茂的學子會在清晨薄薄的霧氣中躲在某個樹陰下晨讀,用今天的努力付出憧憬著未來,也會在下午風輕云淡陽光明媚時三五成群的坐在中心草坪上聊天游戲,享受青春的豁然開朗。
這里也是一座露天的紀念堂。“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八字校風刻在花園正中央的石碑上,樸實而有力。不遠處豎立的校徽,最下方是勇猛的鷹,振翅沖天,以大樹顯形,到頂端演變成口銜橄欖枝的白鴿,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強大的基礎上,熱愛和平是學校永恒的追求。坐落在中心草坪上的石碑,厚重而承載歷史,斑斕而期待未來,上書:“延安精神,星火永傳。”七十年前,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延安自然科學院在紅色的延安成立。從延安走到新中國的首都北京,經歷了風風雨雨的北京理工大學,始終堅定不移的傳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同時不斷豐富其內涵。那是永不滅的魂,那是永相傳的根。這是作為軍工院校的使命,也是作為軍工院校的榮耀。
理工科學校的氣氛是肅穆而嚴謹的,中心花園卻以它的清麗氣質為校園增添了勃勃生機。這是一顆心,一顆掩藏在錚錚鐵骨下溫柔的心;這是一張畫卷,一張由千萬學子描繪的畫卷;這是一份記憶,一份鐫刻美好時光的記憶。在草木一枯一榮的變換中,在光影忽明忽暗的交錯中,聽見歲月悠悠的唱起歌……
(審核 李躍華)
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中心花園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建校初期,由一片凌亂之地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改造和重修,逐步形成了如今簡約大氣卻不失靈動清麗的風格。
在春天北方呼嘯的狂風中,一樹開得燦爛的玉蘭,純白而明亮的點燃灰暗的空氣,片片花瓣嬌艷的傲立,幾片被吹落的花瓣如同葉子在風中翻飛,如同雨滴在空中起舞;在夏天烈日炎炎的驕陽中,高高的樹投下深深的影,淺綠與墨綠交織,一半陽光穿過層層樹葉漏下不規則的光,一半陽光照在葉子上反射著閃閃的光,任樹陰下翠綠的草坪溫軟的蔓延;在秋天溫潤無聲的細雨中,銀杏樹的葉子以金燦燦的姿態開放,黃的如同氤氳開的夕陽的光輝,溫暖緩慢的彌漫、擴散,一片片扇形的葉輕輕搖擺,那是在被無形的歲月的手拂過;在冬天突然而至的白雪中,滿樹鮮艷的橘紅色的柿子如同一個個小小的燈籠驕傲的掛在枝頭,白映紅,雪映柿,交相輝映,相形成趣。
四季的輪轉在這里表現的格外明顯,花兒開了又謝,樹葉綠了又黃,柿子紅了又落下枝頭。看過一輪春華秋實,就是一歲錦瑟華年。最美的青春年華在這里停駐,綻放,又伴著無聲無息的似水年華悄悄消逝。
剛出生不久的孩童們在這里奔跑著,追逐著,笑著,叫著,任微風吻過他們稚嫩的小臉,用懵懂的眼神注視著這個未知的世界;老人們大多是離退休的老教師,他們安靜的坐著,看著,想著什么或者什么都不想,歲月的痕跡在眼中比在臉上更明顯,那是人生沉淀后的寧靜,那是經歷世事后的淡泊;年輕的戀人們在傍晚依偎著看夕陽西下,于是自己也成了一道風景;風華正茂的學子會在清晨薄薄的霧氣中躲在某個樹陰下晨讀,用今天的努力付出憧憬著未來,也會在下午風輕云淡陽光明媚時三五成群的坐在中心草坪上聊天游戲,享受青春的豁然開朗。
這里也是一座露天的紀念堂。“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八字校風刻在花園正中央的石碑上,樸實而有力。不遠處豎立的校徽,最下方是勇猛的鷹,振翅沖天,以大樹顯形,到頂端演變成口銜橄欖枝的白鴿,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強大的基礎上,熱愛和平是學校永恒的追求。坐落在中心草坪上的石碑,厚重而承載歷史,斑斕而期待未來,上書:“延安精神,星火永傳。”七十年前,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延安自然科學院在紅色的延安成立。從延安走到新中國的首都北京,經歷了風風雨雨的北京理工大學,始終堅定不移的傳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同時不斷豐富其內涵。那是永不滅的魂,那是永相傳的根。這是作為軍工院校的使命,也是作為軍工院校的榮耀。
理工科學校的氣氛是肅穆而嚴謹的,中心花園卻以它的清麗氣質為校園增添了勃勃生機。這是一顆心,一顆掩藏在錚錚鐵骨下溫柔的心;這是一張畫卷,一張由千萬學子描繪的畫卷;這是一份記憶,一份鐫刻美好時光的記憶。在草木一枯一榮的變換中,在光影忽明忽暗的交錯中,聽見歲月悠悠的唱起歌……
(審核 李躍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