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玩博彩策略论坛

【媒體理工】《中國體育報》3個版面系統報道北理工足球隊


來源:中國體育報 李剛、李雯、林劍   摘編:黨委宣傳部 張巍

  6月4日出版的《中國體育報》以《足球足球季風縱情北理工》為主題,在頭版、第4版、第5版中分別刊登了《直接引語》、《弱勢但強勢著》、《理工足球 學生本色——專訪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李和章》、《誰動了北理工的資格》、《總經理“報賬”——專訪北理工足球俱樂部總經理劉啟孝》、《央視擇機擇時轉播比賽——專訪央視體育頻道總監江和平 》、《成長·北理工》、《金3點助力校園足球——專訪總教練金志揚》、《帶學生軍非常快樂——專訪主教練邊立軍 》、《不“職業”依然有作為——專訪隊長盧斌 》、《如果熱愛,其他都是浮云——專訪教練袁微 》等11篇文章,全方位、多角度的對北理工足球隊進行了報道,現將有關內容摘編如下:

    


  頭版報道網址:http://read.sportpaper.cn/zgtyb/html/2011-06/04/node_2.htm
 

 

直接引語

  
    《功夫熊貓》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靜下心來面對困難,不要放棄,一切皆有可能。

  ——中國青年男籃隊員羅漢琛在快樂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這對青年人非常重要?! ?/p>

  再次進決賽了,雖然很辛苦但是因為自己的努力付出,再辛苦也值得,希望有個完美的結局,加油!

  ——闖進法網決賽,李娜創造了中國女網新的紀錄。

  昨天(6月1日)帶兒子請米盧吃飯,回憶起十強賽,五里河,國家隊,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已經十年。依然沒變的是米盧的睿智,狡黠,活力,熱情。支持他,關注他,祝他在卡塔爾生活,工作一切順利,常回來看看。

  ——足球名宿郝海東對往事的追憶喚起了許多人的昨天。  

  有時候我會跟拉法或者安迪一起吃個晚飯,但在當下我們各自正為自己的歷史地位拼得你死我活時,彼此都很難成為真正的知心好友。

  ——在被問及和兩位同樣天賦橫溢、才華出眾的同齡人的私下關系時,塞爾維亞網球選手德約科維奇如此表示。
 
 

弱勢但強勢著

李剛

  
  北理工足球隊征戰中甲,前四年為保級疲于奔命,新賽季依然如此。

  人往高處走,為什么偏偏北理工“不求上進”?

  因為他們不職業——這支球隊的主體基本由學生構成,半“工”半讀,不像職業球員,靠踢球掙錢——實力可想而知。然而,五年以來,北理工隊在中甲頑強地活著,沒有哪支職業隊敢輕視他們。

  面對弱勢力量,那些中甲強隊為何提心吊膽?這大概源于北理工隊的強勢精神。

  職業足球踢多了,難免世故,考慮問題也大多“職業”。但學生哪有那么多顧忌,上場就是踢球,踢球就得玩兒命,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于是搞得職業球員反倒有些縮手縮腳。

  學生軍打拼職業聯賽本已另類,如果再配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猛,無疑成了職業賽場上一面與眾不同的旗幟。

  沒有高額收入、沒有優越條件、沒有前呼后擁……場上是球員,場下是學生。是什么驅動他們心甘情愿投身足球?

  只有熱愛。在校園的球場上,看不到學生軍對金錢的追逐,進入視線的只有為榮譽的拼搏,這里的足球很純粹。

  北理工這股弱勢力量顯然無法成為現在職業賽場的主流,雖然他們已在中甲拼爭了四年,但未來還能生存多久,無人可以斷言。說不定在某個時刻,北理工會消失在中國的職業球場上。不過,他們的強勢精神卻會持久地深入人心。而這,理應成為中國足球的新坐標。
 

  四版報道網址:http://read.sportpaper.cn/zgtyb/html/2011-06/04/node_5.htm

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李和章
理工足球 學生本色

   
  北理工馳騁中國職業足壇多年,雖然在諸多方面無法與職業隊相提并論,但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風貌。2011賽季中國足球聯賽,央視唯獨青睞這支學生軍。是什么使得北理工引人關注?或許北理工隊隊歌詮釋了其中的奧妙——

  陽光下的奔跑,風雨中的期盼,心中的火焰點燃綠茵戰場。我們是風,不被左右;我們是風,無法阻擋……

  2011賽季是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征戰中甲第五年。這支被稱為“隊員沒有工資、比賽沒有標準主場、俱樂部沒有職業化”的“三無”隊伍,如何屹立于職業賽場與“正規軍”抗衡?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李和章,他詮釋了體育回歸教育、教體結合的“理工之路”。

  記者:2006年,北理工隊獲中乙冠軍,次年升入中甲,校方怎么看待這一突破?

  李和章:作為唯一的學生軍,當時我們的心氣很足,球隊獲中乙冠軍后,校領導、全體隊員和全校師生都很興奮。中國足協也非常支持我們進入中甲。

  記者:北理工在田徑、武術等項目上具有優勢,為什么這么重視足球?是什么使學校在財力和精力上一如既往地支持球隊?

  李和章:足球是北理工的傳統項目,許多優秀校友,如王云龍、洪虎、范伯元等在校期間都非常喜愛足球運動,有的還是校隊成員。我們選擇足球,為的不是廣告效應,而是從育人和發展高校體育的角度考慮的。

  球隊在韓國的冬訓讓我發現,韓國幾乎每個大學都有足球隊,而高水平的球隊多達五六十支,而且韓國參加職業聯賽的運動員七成來自于大學隊。這反映出,學校在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上,我們與韓國存在差距。而人才培養更應著眼于全面發展,這當中包括體育。

  記者:如何理解“教體結合”?

  李和章:體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培養體魄強健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們人才培養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發展足球能更好地帶動學校的體育氛圍和體育事業。更重要的是,體育是大學文化的體現,在高校中重視體育、文藝等方面的發展,實際就是注重文化發展。文化本身就具有育人功效,是大學寶貴的教育資源。體育本身具有進取、競爭、不服輸的特性,當我們的學生看到隊員們在場上拼搏,對自身也是一種教育。

  記者:北理工可以定位為職業隊嗎?

  李和章:算不上。2006年我們晉級中甲后,時任校長匡鏡明教授提出:“第一,我們這支隊伍還是學生軍,學生的身份不變;第二,對這支俱樂部隊伍,學校的管理模式不變;第三,這支隊伍的非盈利模式不變。”我們的目標不是通過自身、社會贊助等方式養一支由職業球員組成的職業隊,那將背離我們的初衷,也不符合我們作為教育者的身份。隊員們每天堅持晨讀英語的習慣,上午上課、下午課后訓練,周末打比賽,還保持著學生的本色。他們不僅在賽場上取得了成績,同樣也在考場上取得了優異成績。

  記者:北理工的存在對中甲的意義是什么?

  李和章:首先,作為地地道道的學生軍,我們更希望在中甲的舞臺上,展示通過中小學和大學培養的大學生隊伍,體現“教體結合”、“體育回歸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其次能在實戰中提高、訓練我們的隊伍。同時,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校進行嘗試。雖然我們的球隊還相對較弱,但學校培養的學生軍同樣可以同職業隊抗衡。我們堅持了五年,在某種意義上印證了這條路值得探索。

  記者:從教育角度講,你是否希望有更多像北理工一樣的球隊充實中國足球?

  李和章:當然,大學里的足球隊越多越好!體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

  如今大學具備了培養多樣化人才的條件和環境,培養高素質多樣化的人才是黨的教育方針,《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所要求的。我們不應僅通過文化課的獨木橋來決定孩子的職業與未來,這需要教育部門加強對體育的重視,將小學、中學與大學相聯結,形成一個完整的足球人才培養鏈,給喜歡踢足球的孩子創造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和學習機會,進一步規范和有針對性地加大體優生的招生力度。只有愛好足球的孩子獲得了更好的深造機會,才能真正增加中國的足球人口,才能實現“足球從娃娃抓起”的目標,才能真正抓好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

  提高大學生足球聯賽的地位,給它一個名分,像CUBA一樣,讓更多的人關注。這樣才能組建起真正的大學生足球隊。

  記者:球隊有沒有沖超的目標?

  李和章:以球隊的性質和學校對球隊的定位,球隊沒有沖超的目標。

  記者:對北理工教體結合模式的嘗試,你有何希望?

  李和章:我有兩個心愿——第一,希望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包括有文化的高素質體育人才;第二,能有更多的大學開展校園足球,當然也包括中學和小學,從而帶動中國足球的發展。最后,衷心感謝社會各界對我校足球隊的關愛、支持和幫助。
 

 

誰動了北理工的資格

  
  在中國足協,有關北理工參加職業聯賽的資格是不能觸及的,因為無論是2002年最先推出的18條版《中超俱樂部標準》,還是2009年出臺的54條版《職業俱樂部標準》,抑或是最新的19條版《中國足球協會職業足球俱樂部準入標準》都明確規定,參加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俱樂部必須是“職業足球俱樂部”,且在軟硬件條件上都有明確的要求,而以“學生軍”身份參加中甲聯賽的北理工足球隊顯然不符合這些要求。

  然而,在我國現有的足球體制下,并沒有規范的學生足球聯賽。目前的小學、初中聯賽是2009年執行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時啟動的,高中、大學聯賽則一直是中學生體育協會、大學生體育協會勉力維持。反觀近鄰日本、韓國,每年都有有組織、成規模的大學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小學生全國聯賽,從中走出的職業球員、國家隊球員不在少數,而我們只有形式上的學生聯賽,想要真正實現“教體結合”,從中挖出璞玉,暫時還是一廂情愿。

  至于北理工,之前也是參加大學生足球聯賽,但由于自身實力比參賽對手強很多,根本找不到對手,發展到最后,只能“獨孤求敗”。2006年,北理工參加中乙聯賽也是基于這個原因,只是沒想到居然獲得了那個賽季的中乙冠軍,殺進了中甲聯賽,給中國足協制造了資格界定的難題。

  如今,中國足協對北理工的資格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還是因為沒有適合北理工發展的土壤。近期,中國足協已決定將大學生體育協會納入會員單位,并擴大大學球隊參加中乙、職業聯賽范圍,可這畢竟只是權宜之計,真正實現教育界的自我消化,將“教體結合”從紙面落實到行動上來,還需要教育部門、體育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單位共同努力。只有這樣,學校才能真正成為我國足球金字塔的重要環節,而不是職業足球賽場上的“異類”。
 

總經理“報賬”

 

  
  劉啟孝,北理工足球俱樂部總經理。自球隊建立,他始終陪伴左右。對這支隊伍的成長,他了如指掌。

  作為北理工足球俱樂部的當家人,怎么過日子、如何把日子過好,是劉啟孝時刻思考的,“我們的經費非常有限,跟中甲那些職業俱樂部沒法比,所以得精打細算。”

  北理工足球俱樂部成立至今已近12年,從征戰大學生聯賽開始,到后來從中乙到中甲的跨越,這支球隊的花銷究竟是多少?學生球員的收入與職業球員相比,到底有多大差距?劉啟孝的一份“賬單”揭開了秘密。

  從2000年到2003年,北京理工大學總共向球隊投入40萬元,平均下來,每年大致在10萬元;

  2004年,10萬元;

  2005年,10萬元;

  2006年,北理工隊參加中乙聯賽奪得冠軍并獲得晉級中甲的資格,學校當年投入60萬元;

  2007年至2008年,參加中甲聯賽的北理工隊得到“愛國者”的贊助,兩年共600萬元;

  2009年,“貴人鳥”贊助300萬元;

  2010年,北京市體育局支持球隊400萬元;

  2011年,361°和AOC贊助550萬元。

  劉啟孝告訴記者,北理工足球隊參加中甲聯賽后,每年的支出大約在600萬元到700萬元之間,通過企業贊助還無法達到收支平衡,差額部分由學校貼補。

  “今年是北理工隊第5年參加中甲聯賽,這樣的低成本運營,是其他俱樂部無法做到的。”劉啟孝說,由于球員都是學生,因此俱樂部沒有工資及獎金的負擔,每月只向球員發放一定數額的補貼。

  根據北京理工大學的規定,進入球隊的本科生需在學校就讀5年,于是有了下面的補貼標準——

  球員在校第1年,每月補貼100元;

  球員在校第2年,每月補貼200元;

  球員在校第3年,每月補貼300元;

  球員在校第4年,每月補貼400元;

  球員在校第5年,每月補貼600元;

  研究生,每月補貼800元。

  據劉啟孝介紹,進入北理工足球隊的學生,由學校免費提供伙食,以往的標準是每人每天40元,從今年4月1日起,調整為每人每天50元。再有,在校學生6人共住一間宿舍,而學生球員是4人一間。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特殊照顧。

  “北理工足球隊能在中甲生存5年是個奇跡,如果換另一支球隊,可能早就垮掉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與眾不同之處。球員們是在為信念與追求而奮斗,這種境界是金錢無法企及的。”劉啟孝最后說。
  

央視擇機擇時轉播比賽 
 

   央視體育頻道總監江和平近日向記者透露,央視將擇機擇時轉播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的部分比賽。

  江和平說:“我們支持北理工的探索,并會利用央視轉播支持校園足球和學生軍。我們不僅轉播北理工的比賽,還在‘足球之夜’及體育新聞等欄目中加大報道力度。”

  對于“擇機、擇時”,江和平解釋說:“我們不可能轉播北理工的所有比賽,而要考慮屆時的對陣情況、轉播條件等。至于什么時候轉播,轉播多少場還沒有確定。”

  談及“北理工模式”,江和平表示,它值得推廣和借鑒。北理工是校園足球的龍頭。中國足球的發展、進步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江和平進一步說:“除北理工的比賽,我們也會對籃球等其他項目的大學生賽事給予關注,比如大超聯賽和CUBA等,目的只有一個,支持校園體育、學生體育。”

  江和平最后表示,如果可能,我們還會在網絡頻道轉播大學生足球聯賽以及未來的校園足球全國比賽。
 
 

成長·北理工

  
  ★2000年 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成立

  ★2001年 首屆大學生足球聯賽季軍

  ★2002年 第二屆大學生足球聯賽冠軍

  ★2003年 第三屆大學生足球聯賽冠軍;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第七名

  ★2004年 第四屆大學生足球聯賽冠軍;大運會男足比賽銀牌

  ★2005年 第五屆大學生足球聯賽第四名

  ★2006年 中乙聯賽冠軍,并晉級中甲

  ★2007年 中甲聯賽第十一名

  ★2008年 中甲聯賽第七名;大學生足球聯賽季軍

  ★2009年 中甲聯賽第八名

  ★2010年 中甲聯賽第十二名
 


   五版報道網址:http://read.sportpaper.cn/zgtyb/html/2011-06/04/node_6.htm     
  

金3點助力校園足球

  
  金志揚一生與足球打交道,但從教練到教授的轉型,使他跨入全新境界,“在大學里,我找到了做職業教練的感覺。這跟在職業隊執教截然不同。”金志揚認為,足球回歸校園是大勢所趨,這是中國足球的根本。

  進入校園近8年,金志揚依然關注中國足球的發展。他結合從教心得,提出三個觀點——

  充分利用大學場地,提升足球人口數量

  金志揚闡述:場地是發展足球的基礎條件,沒有場地,即便小孩子有踢球的熱情,也無濟于事。過去,踢球的場地就不多,相當一部分孩子只能在胡同里過過癮;現在,胡同已經成了停車場,哪兒還有踢球的地兒?!目前,許多投資者熱衷興建高爾夫球場,又有多少人考慮過建設足球場?以北京東城區和西城區的中小學為例,有幾所學校擁有標準的足球場?沒有踢球的場地,足球人口數量自然無法提高。在當前情況下,充分利用大學的場地資源或許會改變青少年后備力量日漸萎縮的狀況。

  記者點評:多年來,足球場地數量不足一直困擾中國足球,破解這一難題需多管齊下。金志揚提出的“充分利用大學場地”無疑是一條可行途徑?,F在,大學配有標準足球場的體育場日常大多對外開放。與之相比,中小學的體育場地開放程度遠遠不夠。校園足球推出已近兩年,如果只靠一支校隊實現足球普及的大目標,那無形中又扼殺了多少孩子的足球夢?

  踢球能夠上大學,這是孩子的一條出路

  金志揚闡述:一個孩子從接受足球啟蒙,到最終成為職業球員需要十幾年。在這個過程中,淘汰率近90%。如果在后備力量培養中,孩子過早投入專業化訓練,一旦無緣職業隊,那么進入社會后,就會因為沒有文化而失去許多工作機會,進而給社會造成負擔。大學足球向家長傳遞了一個信息——上大學可以踢球,踢球能夠上大學,這是孩子的一條出路。現在,許多家長認為踢球沒出息,于是帶著孩子學奧數、學英語……這也是造成青少年后備力量急劇減少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讓家長看到孩子踢球能夠上大學,那么家長還會阻止孩子的這個愛好嗎?

  記者點評:對孩子培養的成敗關乎其一生,關系其家庭,沒有哪個家長愿意拿孩子的未來當賭注。中國足球此前的后備力量培養模式,并沒有切實考慮那些被淘汰者的出路,因此家長對孩子踢球的支持率大幅度下降。如果孩子能在接受足球培訓的過程中完成高等教育,后顧之憂得以解決,想必不會再有家長反對孩子踢足球。

  只有獲得切實保障,家長才會認可踢球

  金志揚闡述:我們不能只為孩子和家長編織足球夢想,必須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保障,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孩子投身足球。我在北京理工大學任教近8年,這些踢球的孩子個個是好樣的,不僅具有足球才能,在學業上也相當優秀。他們都是通過自身努力取得了所學專業的學位,有的還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足球隊里每年的畢業生,都是各用人單位競相爭搶的人才。不夸張地講,每個孩子的未來都是有保障的。我想,這也許是足球帶給他們最好的回報。

  記者點評:競技足球對于每名球員只是短暫一瞬,他們退役后還要面對現實。俗話講,藝不壓身。踢球者通過大學的錘煉,還可獲得其他技能,這是他們今后的立身之本,也可使他們未來的生活得到保障。如果足球具備了這樣的功能,遠比通過它在短期內創造一定價值更有意義。
 

 帶學生軍非??鞓?

   
  邊立軍在2011賽季擔任北理工隊主教練,他坦言,球隊的目標仍是保級。

  一堂訓練課剛結束,邊立軍叫住了烏拉圭外援加西亞,并通過翻譯告訴他,對他的狀態不滿意。一番交流后,邊立軍希望加西亞每天都以最好的狀態訓練、比賽,并不停囑咐他要愛護好身體。

  邊立軍曾任教于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樂部,北理工2000級老隊員大都是他在人大附中時帶出來的。相比職業隊,學生軍個子沒人家高、速度沒人家快、能力沒人家強……“靠的是情緒控制,打整體足球。”邊立軍說,“對方急躁時我們不急,對方胡踢時我們不胡踢,用智慧指導踢球。”他希望在這方面能給中國足球帶來些變化。

  與職業俱樂部為名為利不同,邊立軍說,他執教北理工是為了夢想。“非常快樂!因為我喜歡足球!”他覺得通過訓練,使孩子們在技術上有所提高,是非??鞓返?。不過,邊立軍也感到了壓力。“除了睡覺,其他時間都在想怎么帶好隊,怎么在比賽中打出成績,這跟職業隊沒有區別。”

  北理工前四個賽季都處于保級集團,本賽季的道路依然艱辛。目前,中甲聯賽賽程近半,北理工暫排名最后,保級壓力非常大。“能在職業聯賽站住腳,帶動全國越來越多的學校去嘗試校園足球,對于推動中國足球一定有好處。”邊立軍最后說。
 

   不“職業”依然有作為

 
   北理工隊隊長盧斌是天津人,十八九歲時曾在泰達踢過一段時間,因為上學的欲望強烈,便來到了北理工。

  “畢業后也許不會搞足球,但我們的選擇面會更寬。”面對未來,盧斌如是說。高他一兩屆的球員畢業后,大都去了理想且對口的單位。“既有學歷,又會踢球,單位特別喜歡要。”今年,盧斌即將本科畢業,隨后會繼續攻讀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在他看來,通過本科雙學位和研究生的學習,也許自己十年之后的事業發展會優于職業球員。

  學生球員的生活節奏很緊張,上午8點到12點上課,下午3點開始訓練。結束訓練,吃過晚飯,18點40分開始上課。“不上課也得自習,學生嘛!”盧斌笑著說。

  每天訓練兩小時,同職業隊全天候訓練相比,自然會有差距??蓪W生軍會把兩小時當五小時用,每人都很認真,拼盡全力。盧斌笑言:“就像上體育課似的,大伙都高興、都愿意踢。”

  少了職業化的浮躁,少了煩惱與雜念,北理工的學生球員在球場上只為熱愛與榮譽。 
 

如果熱愛,其他都是浮云

    今年29歲的袁微是北理工隊的第一代隊員。作為元老,他現在的身份是教練,并留校成為體育部的老師。

  從學生到老師,從隊員到教練,袁微對球隊的理解更為深刻。“畢竟不是職業隊,訓練時間和身體條件都有不足,但我們追求的是效率。”他說,“正因為我們是學生軍,才要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動腦踢球。”

  訓練對于還有學業壓力的隊員來說很辛苦,但袁微認為,如果熱愛足球,即使再辛苦也值得,也心甘情愿,“如果你熱愛足球,其他的就都是浮云了!”他笑著說。

  據了解,學生球員沒有工資,他們能得到的只是每月100元至800元不等的補貼。對于某些球隊動輒上萬、甚至幾十萬的獎金,學生軍會有什么想法?

  “我們尋求的是精神和素質上的提高,有些東西不能用金錢衡量。”袁微說。扎實的學生時代,為今后更長的人生道路做了鋪墊?;貞浧鹎驁錾系募で?、隊友間的友情,袁微感到幸福,“年輕人都要吃苦,現在回味起來,都覺得很甜。”

 ?。▽徍?劉明奇)

分享到:

优博注册| 發中發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立博网站| 百家乐d博彩论坛| 富田太阳城租房| 注册百家乐官网送彩金| 女性做生意的风水| 试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真人百家乐官网作| 威尼斯人娱乐城博彩网站| 百家乐官网有没有单机版的| 单机百家乐游戏下| 百家乐官网如何赚钱洗码| 宜阳县| 东乌| 大发888 casino组件下载| 博彩百家乐规则| 利来娱乐开户| 华盛顿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网上百家乐官网投注法| 做生意家里摆什么招财| 豪华百家乐官网桌子厂家| 皇冠网足球开户| 肯博百家乐现金网| 百家乐官网路子技巧| 百家乐官网视频打麻将| 顶级赌场下载| 赌百家乐官网2号破解| k7百家乐官网最小投注| 新泰市| 大发888客户端软件| 至尊百家乐吕文婉| 百家乐赌场筹码| 百家乐娱乐城返水| 24山在风水学中应用| 金银岛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澳门百家乐官网十大缆| 百家乐官网的破解方法| 新建县| 浪卡子县|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