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胡同“脫口秀”:講個笑話逗你玩
發(fā)布日期:2013-08-06 閱讀次數(shù):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黨委宣傳部
原文鏈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3-08/05/content_96480.htm
(本報記者 李洋 李繼輝)方家胡同46號院里的一間小酒吧,每周六晚都會迎來一群嘻嘻哈哈的年輕顧客。他們都是“北京脫口秀俱樂部”的成員,每周都要跑到這里組織一場脫口秀活動。五六平方米的小舞臺收拾利落,各種桌椅拼湊出觀眾席,20多位“演員”一聚齊,7時30分,這演出可就開場啦。
T恤衫、大短褲、皮涼鞋,在一家網(wǎng)絡公司工作的阿問,手執(zhí)話筒隨隨便便往臺上一站,就開始了暖場。別看阿問說的只是幾個小段子,他提前三四天就開始準備了,當天更是提前兩個小時就來候場。脫口秀的規(guī)矩說起來不復雜,每位演員上臺講7分鐘的段子,不能采取相聲等曲藝形式,更不許說臟話、講“黃段子”,除此之外,怎么耍寶都成。
表演正式開始,這一晚首先登臺的是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博士生范曉非。這已經(jīng)是范博士第三次登臺表演了,可明顯還是有些緊張。他提前準備了七八個小段子,誰知道剛講完第四個就忘詞了。“稍等。”他毫不避諱地當場掏出手機翻起來,這個舉動立刻讓全場哄堂大笑,竟成了他這次表演的最大笑點。
眼看著別人一個個在臺上耍得不亦樂乎,坐在臺下的宋啟瑜卻很緊張。他是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雖然算是科班出身,表演脫口秀卻很沒自信,經(jīng)常有伙伴批評他的表演一沒笑點、二沒邏輯。為了能扭轉形象,這回宋啟瑜特意寫了密密麻麻4頁紙的草稿。不過身為山西人的他普通話實在不標準,他講的是什么臺下觀眾未必能聽懂,倒是那一口地道的“山普”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無論說得精彩,還是狼狽收場,只要有笑聲就是成功。活動發(fā)起人西江月說,這家俱樂部成立于2010年,每一位會員既是演員也是觀眾,大家在生活中有著不同的身份,都是在網(wǎng)上相互結識才走到一起來的。因為大家的生活背景不同,有很多段子都是從各自的生活中搜集到的。比如范博士表演的段子就多是拿博士生來“砸掛”,還有的人會通過網(wǎng)絡搜集各種笑話。真正的脫口秀高手如西江月,已經(jīng)能夠流利自如地拿各種熱點新聞來調侃,頗有幾分大腕兒的風范。
9時剛過,因為酒吧里的場地還要提供給一個音樂演出使用,這一周的脫口秀活動只能就此告一段落。可大家意猶未盡,留在臺下彼此交流起來。有人說,之所以會來表演脫口秀,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有點兒喜劇元素”;還有人表示,雖然別人認為自己講的笑話有點兒“冷”,但自己依然覺得很可笑。一位職場白領說,自己是來俱樂部“練膽兒”的,“登臺表演可以提升自信心。”
看著大家興趣如此濃厚,西江月盤算著,回頭應該租下個固定場地,為大伙兒提供商業(yè)演出的機會,說不定脫口秀在北京還有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呢。
(審核:王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