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千帆競發闖“藍海”——長沙“六個走在前列”大競賽活動紀實·經濟建設篇
發布日期:2013-10-14 閱讀次數:
本報記者 龍文泱 周湘云
通訊員 劉飛
金秋時節,記者在長沙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隨著南湖路湘江隧道工程即將竣工,“十龍跨江”將引領長沙大步邁向濱江時代;在華強電氣現代化廠房,一項技術革新,讓企業在全國新能源市場贏得了60%的占有率;在寧鄉經開區,隨著年產值300億元的格力電器項目簽約落地,將帶動湖南繼食品、工程機械后形成新的千億級支柱產業……
重大項目支撐、科技創新提速、優質服務加油,三大抓手助推長沙打造“三量齊升”的經濟升級版。政府給力,企業得力,經濟發展強勁有力,在未來市場空間這片“藍海”中,千帆競發的態勢,必將為長沙建成“三市”、共圓“三夢”的藍圖,插上騰飛的翅膀!
(一)
經濟總量超900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工業總產值邁進“萬億俱樂部”,達到12000億元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力爭綜合實力跨入全國“第一方陣”、省會城市“前五強”……隨著“六個走在前列”大競賽號角吹響,長沙市為自己定下為期3年的工作目標。重大項目建設成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龍頭。
今年9月,在南湖路湘江隧道西入口,涼風陣陣,工程建設卻如火如荼:隧道東、西明挖段,江中盾構段主體部分均已完成,機電安裝、裝飾、附屬結構施工等緊張有序,所有匝道施工預計11月底前完成,年內通車已無懸念。到今年底,長沙三環內的過江橋隧將達10條。“沿江建設、跨江發展”正在成就長沙新一輪騰飛。以此為代表,6至8月3個月,該市重大項目平均每月完成投資98.7億元,比前5個月平均提高37億元。軌道2號線、湘江樞紐等基礎項目順利推進,廣汽菲亞特等一批產業項目投資計劃超進度完成。
作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工業園區項目引進取得重大突破。6月24日,全球手機“十強”深圳基伍集團與瀏陽經開區正式簽約,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500億元。
(二)
長60多厘米、圓柱體、全身漆黑,憑借眼前這個毫不起眼的金屬管,湖南華強電氣有限公司挺進奧運會、世博會。黑色金屬管叫臥式全封變頻渦旋壓縮機,是華強電氣與北京理工大學合作研發的成果。相比國外傳統活塞式的壓縮機,它體積小,使用壽命延長了一倍,且污染物零泄漏、節能40%以上……一項技術革新,讓企業華麗轉身:短短5年時間,華強電氣產品在全國新能源市場贏得了60%的占有率。這僅僅是長沙科技創新引領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受到長沙優良產學研環境吸引,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20多所高校,競相在長沙設立技術轉移中心,多所高校在同一城市設置技術轉移中心,長沙開全國先河。一批“長沙創造”產品進入世界領先行列,推動長沙產業向高端發展。該市科技局局長胡石明介紹,長沙高新企業數量和產值均占全省一半以上。長沙工業總產值排名前20位的企業中,連續5年90%以上是高新企業。從2008年的1157億元到2012年的4201億元,長沙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0.9%。
(三)
“有什么平臺招什么商,有什么巢引什么鳳。”“產業項目既要‘鋪天蓋地’,也要‘頂天立地’。”說起園區發展經驗,寧鄉經濟開發區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劉輝妙語連珠。為了格力項目,寧鄉縣和經開區主要領導化身“審批專員”,帶著格力工作人員到國家環保部審批。外省某城市半年多沒有爭取到的企業資質,寧鄉僅用了一個月就獲得了審批。服務優質,回報豐厚:即將簽約的格力項目,總投資50億元、設計年產值300億元,建成后將成為湖南最大家電生產基地,全部達產后可實現年稅收15億元以上。
為了讓企業一心一意發展,長沙市各級政府和園區不斷創新優化服務。2011年,長沙經開區在充分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成立了全國首家園區非訴訟糾紛解決(ADR)中心,至今共受理案件137起,成功調處120件,成功率達88%。區內三一集團、山河智能、博世(長沙)、廣汽菲亞特等近80家知名企業紛紛加入了中心公約。
龍頭舞在前,科技走在前,服務做在前。長沙,這艘經濟航母,正滿載希望,乘風破浪!
(審核:王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