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金會暑期社會實踐團赴唐山活動紀實
發布日期:2014-09-09 供稿:教育基金會唐山社會實踐團 攝影:教育基金會唐山社會實踐團
編輯:教育基金會辦公室 孫文龍 閱讀次數:

在每年的入校新生中,都存在一定數量的家庭經濟情況十分特殊的學生。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基金會以暑期社會實踐為契機組織志愿者赴唐山開展“愛心助學”志愿服務活動,在河北地區提前調查、走訪、發現貧困新生,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經濟幫助,打消貧困新生在大學學習生活、獎助學金政策等方面的疑慮和困惑,為貧困新生按時入學、順利申請各類助學金保駕護航。活動為期五天,包括:尋找資助貧困新生、獎助學金政策講座、“走進康復村”志愿活動等多個環節。



愛心助學——助貧困生圓理工夢
8月3日,實踐團一行十人來到唐山開展助學活動,為尋找符合資助條件的2014級新生,實踐團克服了時間緊、新生聯系方式變動大、信息少等困難,通過當地新聞媒體宣傳、與地方高中對接、電話聯系目標學生、實地走訪貧困新生等途徑在河北地區尋找受助人。在當地媒體和高中大力支持下,實踐團確定王同學等四名新生為受助對象。
實踐團代表學校和教育基金會向受助同學贈送了裝有學習、生活用品的“愛心禮盒”以及北京、河北的雙人往返路費。此外,新生報道后可憑實名制的“愛心助學卡”在教育基金會報銷“軍訓服裝費”、“新生購書費”、“新生照相費”、“床上用品費”等多項費用,累計金額超過2000元每人次,為同學們開啟大學生活提供了全面的物質幫助。此外,實踐團成員在迎新當天服務新生辦理綠色通道、助學貸款等相關資助手續。
受助學生吳同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通過本次活動我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懷和支持,很受鼓舞,也很振奮。愛心禮包、愛心卡不僅是對我們這些貧困生在物質方面的幫助,更點燃了我們對大學的希望和憧憬。在大學的四年里,我也將牢記使命責任,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回報奉獻社會和母校。”

學前座談——帶準新生覽獎助學金
8月5日上午,實踐團給河北地區二十余名貧困新生帶來關于學校獎助學金政策和評選標準的專題講座。實踐團團長吳岳駿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了學校的獎助學金評選體系和各學院的社會捐贈獎助學金設立情況,并圍繞“助學金的申請方法和所需材料”、“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評選標準”、“人民獎學金等級劃分及比例”等新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做了全面闡述。最后,吳岳駿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爭取拿到獎助學金幫助家庭減輕經濟負擔,靠自己的拼搏完成大學之路,實現人生價值。
當天下午,新生座談交流會在唐山一中舉行,來自河北各地的三十余名我校2014級新生參與活動。實踐團團員尤龍向同學們介紹了我校的校史校情,“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學風、“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深深地印在了同學們的腦海里。會后,實踐團團員們分享了自己的大學感悟和經驗,讓同學們對學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回報社會——攜新同學訪康復村
8月6日上午,實踐團攜手十余名貧困新生來到唐山康復村看望村民們。唐山康復村1991年落成,1992年開始入住。康復村的居民都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致殘的截癱患者,現有居民25戶共51人。這里是全世界唯一一處專為地震后致殘的截癱人員建造的無障礙住宅小區。走進康復村,同學們發現:康復村處處可見極富人性而頗為“神奇”的設計:寬達1米的房門、“隱藏”在墻內的衛生間、相對低矮的家具設施,這些無障礙設施的獨特設計令人驚嘆,更令人感動。
走進村民的家,同學們感受到了這些經歷過地震劫難的人的堅強。每一間近五十平米的房子里,都被收拾的窗明幾凈,井井有條。村民們還有自己的愛好:書法、收藏、音樂、體育。他們像正常人一樣,有著自己的追求。他們樂觀的生活態度,讓在場的每一位同學都深受感動。同學們向居民贈送了書籍、食物等慰問品,給村民獻上了精彩的慰問演出。這樣心貼心,面對面的聊天、談心,讓康復村村民再次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愛。



本次活動的開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評價。河北電視臺、唐山電視臺對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全程跟蹤采訪;唐山晚報、唐山勞動日報和唐山廣播電視報記錄并刊登了志愿活動的詳細內容,其中唐山廣播電視報更是用頭版頭條宣傳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基金會暑期實踐團的優秀事跡。多家媒體的跟進報道擴大了活動的受眾群體和覆蓋面。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教育基金會對貧困新生進行資助的一次全新探索取得了圓滿成功,在為我校創新貧困生資助模式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的同時,進一步加深社會各界對我校基金會的了解,為今后更好地籌措經費,服務學校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