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第八屆結構設計大賽成功舉行
發布日期:2015-06-05 供稿:廖力、付志棟 攝影:張強
編輯:宇航學院 鐘艷玲 閱讀次數:
6月1日,由教務處、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校團委、宇航學院和基礎教育學院聯合主辦的北京理工大學第八屆結構設計大賽決賽在良鄉校區綜合樓報告廳舉行。宇航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肖雄及力學系相關老師到決賽現場觀看了比賽。
本次競賽歷時一個多月,共有來自宇航學院、機電學院、機械學院等9個專業學院的共 141組、422名同學報名參賽。其中108組報名參賽的同學提交了結構設計方案和計算書。競賽評委會對同學們提交的結構設計方案和計算書進行了認真的審議,最后共有100組通過了審議,獲得了參加預賽的資格。預賽于5月16日舉行, 共有85組選手參加了預賽,其中21組進入決賽。
此次大賽的題目為“風力發電塔架結構模型設計與制作”,要求參賽選手用給定的竹皮和502膠兩種材料設計、制作一個縮小版的風力發電塔架結構,該結構外輪廓尺寸高度為800mm,平面尺寸不大于100mm×100mm,塔架頂部支撐由組委會提供的機艙模型,機艙重量預賽為10kg, 決賽為12kg。所有模型將經過三項加載試驗,一級為機艙靜載、二級和三級為風載試驗,風力相當于8級風。順利通過加載者,依據模型質量,從輕至重排列名次,確定最終獲獎名單。
通過緊張激烈的比賽,最后決出獲得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的7組選手以及獲得“最佳造型獎”、“最佳制作獎”、和“功敗垂成獎”的3組選手。 “最佳結構分析獎”待評委會另行組織答辯后確定。宇航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肖雄、比賽評審組組長水小平教授等分別為參賽選手頒獎,并合影。
結構設計及制作是一項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的大學生科技活動。這項比賽對于加深學生對力學類課程的理解,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訓練學生的開創性思維方式均有重要意義。本次大賽參賽學生分布面廣,學生參賽的積極性高,在一定程度上對繁榮我校、尤其是良鄉校區學生的科技活動起到了很好地推動作用,達到了舉辦大賽的初衷。
附:決賽成績
姓名 |
學號 |
專業 |
決賽成績 |
|
郝策 |
1320140103 |
工程力學 |
第一名 特等獎 |
|
龔裕煌 |
1320140102 |
工程力學 |
||
包喜豪 |
1120120156 |
工程力學 |
||
杜智博 |
1120130175 |
工程力學 |
第二名 最佳制作獎 一等獎 |
|
馬謙 |
1120130185 |
工程力學 |
||
楊松默 |
1120130193 |
工程力學 |
||
趙志強 |
1120130491 |
機械工程 |
第三名 二等獎 |
|
周倩 |
1120130170 |
車輛工程 |
||
武翔宇 |
1120130493 |
車輛工程 |
||
胡崢嶸 |
1120130186 |
工程力學 |
第四名 二等獎 |
|
賀璇敏 |
1120130168 |
工程力學 |
||
崔碩 |
1120130173 |
工程力學 |
||
楊沛霖 |
1120130560 |
機械工程國際班 |
第五名 三等獎 |
|
陳卯寬 |
1120130500 |
機械工程國際班 |
||
焦天禹 |
1120130496 |
機械工程國際班 |
||
王圣鑫 |
1120130839 |
裝甲車輛工程 |
第六名 三等獎 |
|
宋昱 |
1120130835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
劉宇朗 |
1120130860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
王玉輝 |
1120130598 |
機械工程 |
第七名 三等獎 |
|
賀照鵬 |
1120130610 |
機械工程 |
||
廖洋 |
1120122893 |
機械工程 |
||
付雨薇 |
1120130745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最佳造型獎 |
|
關陽 |
1120130749 |
車輛工程 |
||
張亞蒙 |
1120130736 |
車輛工程 |
||
趙自通 |
1120130179 |
工程力學 |
功敗垂成獎 |
|
潘周銳 |
1120130184 |
工程力學 |
||
劉芳蘭 |
1120130201 |
工程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