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科技創新實踐基地2015年暑期集訓圓滿完成
發布日期:2015-09-15 供稿:馬逢青、付志棟 攝影:宇航科技創新實踐基地
編輯:宇航學院 鐘艷玲 閱讀次數:
2015年9月6日,為期八周的宇航科技創新實踐基地2015年暑期集訓圓滿結束。在五十多天的時間里,基地的同學們順利完成了集訓的預定任務,一架架全新的飛行器整齊地擺在工作室,為新學期的各項比賽做好了準備。
7月初的良鄉校區,大多數同學正興致勃勃踏上返鄉或外出旅游的路途,原本喧鬧的校園漸漸沉寂。然而在徐特立圖書館的地下一層,勃勃生機卻絲毫未減,宇航科技創新實踐基地2015年暑期集訓已經開始。
暑期集訓的核心任務是進一步培訓2014級的新隊員并備戰2015年科研類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中航工業杯”等大型賽事。每一個項目組都有各自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一次次的計算、模擬、修改圖紙,日以繼夜的辛勞制作最終轉化成了一架架驗證機與無數寶貴的經驗積累。結束了一天的集訓之后,隊員們往往渾身酸痛,疲憊不堪。可是即便如此,每個人都只是愈發努力,從來沒有人抱怨過半句。
航模隊的每個人都知道,看似漫長的暑假對于航模隊來說卻是格外短暫,每一天都無比珍貴。朝8晚11的時刻表被嚴格執行,而進度規劃也被安排得滿滿當當,詳盡清晰。各項目組的組長都會定期向隊長和指導老師匯報項目進度,之后全隊會總結交流上一階段的工作情況與經驗得失。不同項目組之間也會互相提供建議,相互啟發,開拓思路。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正是每一次總結之后的新一輪規劃指導宇航科技創新實踐基地不斷前進。
在暑期集訓中,最辛苦的人莫過于飛手。2014級飛手通過暑期集訓的磨練,漸漸蛻變成了真正合格的飛手,而飛手教練也是始終悉心指導,同他們一起熬過艱苦的外場飛行訓練。每一次去大興飛場進行飛行訓練,飛手都要5:30起床,而晚上1:00多才能睡覺,還要經受烈日暴曬,每次飛機墜毀,飛手們內心的痛苦更是難以言說。但是百煉鋼成,正因為經歷了這么多磨練,他們才逐漸成長為了宇航科技創新實踐基地航模隊的精英。
一個暑假的磨礪使所有隊員們更加成熟,也完成了宇航科技創新實踐基地的一次傳承。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宇航學院將秉持一貫的優良傳統,繼續發展,向著更高的目標發起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