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理工,綠茵馳騁,圓夢足球
——北京理工大學校園足球工作側記
發布日期:2015-06-23 供稿:宣傳部 王征 攝影:新聞中心 段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和隊員)
編輯:新聞中心 辛嘉洋 閱讀次數:
2015年6月18日,伴隨著一聲哨響, 2014-2015特步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超級組總決賽落下帷幕。在多日降雨的南京,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克服天氣、場地和客場等不利因素,奮勇拼搏,最終,憑借下半場獲得的一粒點球,由隊長韓光徽破門,以1:0戰勝河海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八冠王”和第二次“三連冠”之夢。同時,北京理工大學隊主教練袁微獲“最佳教練員”獎項,門將劉天鑫獲“最佳守門員”獎項,韓光徽獲“最佳運動員”獎項。

作為中國足壇一支特色隊伍,這些熱愛足球的大學生們,他們不僅第8次奪得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總冠軍,還曾3次代表中國出征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將為國而戰的崇高榮譽,鐫刻在自己的生命中,真正從體育運動中找尋到生命的價值。
“在北理工,我同樣看到學生們身上體現的敬業精神。許多同學可能知道,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是享譽中國足球界的一支學生軍。我經常想,是什么樣的力量鼓舞和支撐著這支隊伍?我想,顯然不是名和利,而是一種勇于接受挑戰的精神,是一種認真做事的精神,是一種新時代大學生的拼搏精神。我認為,他們的敬業精神同樣體現了大學之道。”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巖院士在一次開學典禮上,面向三千余名大學新生,是這樣評價北理工足球隊的。
作為一支大學生足球隊,多年來能夠馳騁高校足壇,實現對高水平大學生球員的匯聚,通過專業的訓練提升他們的技戰術水平,還能為球隊提供高水平的比賽機會,這些發展離不開社會各界,特別是北理工校友群體的大力支持,更離不開學校對球隊的準確定位、重點投入、培養為本和機制創新。
培養人才,校園足球矢志不渝
“上課、訓練、自習……教室、操場、教室……”,簡單的三段式,勾勒出北理工足球隊大學生隊員每天的生活,不論是征戰大學生足球聯賽,還是代表學校參加中甲的職業比賽,從學校到每一名隊員,都首先將球員的學生身份擺在首位,比賽有壓力,考試有更大的壓力。比賽要贏,四六級考試也得通過;冠軍要拿,學士學位、研究生學位也要拿,這就是北理工大學生球員們的正常軌跡。自球隊成立以來,十五年的時間,這樣的生活代代相傳,從未改變。

其實,真正做到這一切的關鍵,并不是依賴學校日常嚴格的管理或者苛刻的要求,而是大學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所決定的,這聽起來似乎“高大上”的理念,體現在現實中,就是老師好好教書,學生好好學習,學校科學組織而已。理念是行動的保障,“每一名隊員的第一身份是學生,大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決定了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必須按照人才培養的理念來舉辦、發展,理念如此,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
衡量北京理工大學球隊成功與否,最高標尺就是是否為培養合格人才服務,是否具有育人功能,而比賽成績在校園中也只是大學生足球隊人才培養成績中的一部分。讓學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還能在專業賽場上與足球一起奔跑,感受足球真正的樂趣與精神,這才是北理工大力做好校園足球,使之成為人才培養特色平臺的核心理念。
2014年從學校畢業的原球隊主力楊陽, 2003年入校,在校11年間,先后獲得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學位,成為足球隊走出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畢業后,他被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看好,順利進入這家“世界五百強”特大型央企工作。談及自己的發展,他由衷的感謝母校,“我作為一名北理工的學生,學校給了我踢球和讀書兼顧的平臺,時至今日,我真切的體會到,大學生球員在北理工,得到的是從價值觀塑造到知識學習和能力提升全方位的培養,體現了學校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素質教育培養觀念。”
也正是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球隊的管理始終按照北理工普通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標準來實施,可以結合球隊特點,但沒有什么原則上的特殊之處。球隊采取集中住宿,并配有專門的輔導員,作為管理學院的正常學生,他們分年級建有黨團支部,按班級完成相應教學計劃的學習,除了學習生活比其他同學更為緊張之外,一切如常地生活在北理工的校園之中,別無二致。
每年的六、七月,是各級比賽的緊張階段,而讓學生球員們更有壓力的則是北理工的“考試周”同樣來臨。6月4日,在前往武漢參加中甲聯賽的路上,隨處可見捧著書本苦讀的學生球員們,已經是職業聯賽場上主力的2013級研究生胡明也是其中之一。“比賽結束之后,我們《品牌管理》這門課就要進行結課考試了,沒辦法集中復習,只能抽空復習了。”胡明告訴我們,這種狀態同學們已經習以為常,遇到考試周與比賽重合,學生球員們都會抓緊路途上的時間學習,到達駐地之后就“悶”在賓館里,備戰回校后的考試。學習是一名學生的職責,大學生球員們不能耽誤,他們比普通學生要流淌更多的汗水,學業與足球,一個都不能少,也沒有少。
“大學以育人為本,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而體育具有很強的育人作用。北理工足球隊歸根到底是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平臺,不僅能夠培育人的拚搏精神、協作精神、競爭意識和規則意識等優秀品格,還形成了具有北理工特色的“體育回歸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我們的大學生球員“德智體”全面發展,得到了非常高的社會評價,因此,不斷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才是這一模式最大的生命力所在。”曾經參與球隊創建,并主管球隊多年的常務副校長楊賓希望校內外各方都能理解北理工足球人才培養的根本使命。
塑造精神,打造校園文化品牌
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輝煌的起點,是從2000年學校整體引入人大附中BTV三高足球俱樂部一隊開始的,這支中國第二支出國留學的少年球隊,曾在墨西哥進行為期兩年的足球訓練。2000年7月,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入學統一考試,整體招入北京理工大學,為今天北理工足球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五年間,學校始終高度重視足球隊的建設,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盡最大力量為球隊的發展建設提供支持與保障,盡最大努力實現校園足球的優化發展。這樣的投入與關注,與社會力量相比雖然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在高校中,可以說,北理工為校園足球發展史留下了精彩之筆,其背后的濃墨重彩,也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作為一所大學,建設一支既有一定足球職業水準、又具有合格大學生素質的足球隊,十余年矢志不渝,僅靠“在球言球”的體育興趣是無法一路至今的,社會上風云變化的“足球玩家”就是最好的例證。因此,在大學,在北理工,對待校園足球的建設發展,是放在大學的精神塑造與文化建設層面來對待的,只有這樣的格局和定位,才能立足學校實際,建設一支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足球隊,使之成為北理工精神文化的優質載體。
“體育比賽可以使大學生產生很強的榮譽感和凝聚力,北理工足球隊代表學校征戰十五年,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成為了學校的一張名片,無論是師生還是校友都為之感到驕傲,這就是一種文化的力量。作為北理工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我們對球隊的支持和投入,本質上是一個凝練北理工精神,建設北理工文化的過程,這與其他辦球主體有著本質的區別。”主管北理工體育工作的副書記副校長項昌樂是這樣看待北理工足球隊的發展定位的。

“我們是風,不被左右,我們是風,無法阻擋,北理工永遠向前……”每當賽場傳來《足球季風》這熟悉的旋律時,北理工球員在賽場拼搏、勇奪桂冠的畫面就會浮現在師生們的腦海中,這首由北理工教師創作的足球隊隊歌,旋律優美,歌詞上口,被廣為傳唱,可謂是校園文化的精品,是北理工足球隊拼搏向上精神的體現。除了隊歌等精神體系的建設外,學校還建設了球迷俱樂部,將球隊納入到校園文化整體建設之中來發展,通過大力塑造球隊品牌文化,大力培育和挖掘蘊含其中的“敢為人先、志在超越”的精神文化價值,對全體師生形成有效的輻射帶動。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相比世界一流大學,中國大學不僅缺乏高水平的運動隊伍,更缺乏將其作為校園文化重要組成來發展建設的理念,北理工在校園足球方面所做的探索與實踐,雖然困難與挑戰不少,但是我們立足大學精神文化建設,目標明確,信心滿滿,前行不輟。
敢為人先,大學精神追求卓越
敢為人先和追求卓越是北理工大學精神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北京理工大學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在國家的革命、發展和建設時期,始終憑借著一股敢為人先、求真務實、追求卓越的“精氣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國防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這種精神內涵也體現在對北理工足球隊的舉辦與發展上。
北理工足球隊自誕生起,一路走來,并非一帆風順,其間充滿了挑戰與困難。創隊之初,學校憑借敢為人先的精神,整體引入人大附中BTV三高足球俱樂部一隊,奠定了球隊如今的基礎。當馳騁大學聯賽進入“高處不勝寒”之后,學校沒有固步自封,而是本著追求卓越的精神,殺入職業聯賽,鑄就了校園足球的輝煌。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必須有敢于創新的精神,在創新中實現自我提升,這與學校的精神文化體系一脈相承。
作為曾經主管球隊的副校長李和章在談及今后球隊的發展時說到:“北理工足球隊作為學校具有代表性的運動隊伍,在國內外形成了良好的影響,成績的獲得是北理工人的創新精神和對卓越追求的體現,目前學校在深化綜合改革,我們還要繼續加大對球隊的支持,使球隊的建設為學校爭創一流總體戰略服務”。

以什么樣的方式培養競技運動人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北理工足球隊秉承創新和卓越精神,立足校園足球,展開了一場大膽的創新實踐,充分利用職業聯賽的平臺和資源,大幅度提升校園足球的運動競技水平。
學校積極選拔培養優秀的大學生球員參加到中甲職業比賽。雖然,大學生球員的整體水平與職業球員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是部分隊員在思想意識、技戰術理解能力方面有明顯優勢,在加強體能訓練和技術培養后,具備了和職業球員一爭高下的基礎。因此,北理工始終將職業聯賽作為高水平大學生球員培養的平臺,敢于將部分具備潛力的大學生球員送上中甲職業賽場,并使之擔當主力。
另一方面,學校高度重視職業比賽體制背后的優勢資源,為大學生球員提供高水平比賽機會。根據職業聯賽要求,在正式比賽的同時,各職業俱樂部之間,必須進行二線梯隊的比賽,而我校俱樂部的二線隊完全由大學生球員組成,他們每年可以獲得三十余場與職業隊正式比賽的機會,這樣的培養平臺,是國內其他高校,甚至國外高校也無法獲得的。
北理工的創新實踐,在足球方面取得了成績和人才培養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中國校園足球的發展,不僅證明了堅持體育回歸教育理念、走校園足球隊之路的正確性,也反襯出脫離學校教育來培養競技體育人才的方式的種種弊端。
“我校的大學生足球隊,已經是中國最高水平的大學生運動隊之一。我們要認真總結在體制機制方面的特色,在中甲賽場上,要體現出更高的文化素質;在大學生足球比賽中,要發揮出更高的專業水準;在校園文化體育活動中,要起到更好的帶動和激勵作用,向世界一流大學足球隊的目標邁進!”學校黨委書記張煒為足球隊的發展提出了要求。
再過不久,7月初,北京理工大學的大學生球員們又將組隊第4次代表中國征戰韓國光州第28屆大學生運動會足球比賽,讓我們預祝他們取得新的突破,一展中國大學生的精神風采!
